陕南白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关键词白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建议;陕南
白术是陕南丘陵山区农民习惯种植的一种中药材,其栽培在陕南具有悠久的历史,陕南的白术以个大、质优而深受药商喜爱,近几年随着白术品种的引进,陕南白术发展迅猛,常年保持在2 000 hm2以上,2008年达到2 400 hm2,产品远销成都、兰州等大中城市。目前,白术种植已成为陕南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发展壮大白术产业既是做大做强地方品牌的需要,也是合理利用地方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需要。
1陕南白术生产现状
陕南是白术最佳生长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气候优势。陕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拔521~1 253 m,年均气温14.3 ℃,≥10 ℃年积温4 451.7 ℃,年降水量998.5 mm,年日照1 605.1 h,无霜期253 d,土壤以黄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宜白术的生长,南郑白术更是以优异的品质,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经多年发展,一是白术基地初具规模。陕南白术已发展到2 000 hm2,年产量9 000 t,已成为陕南产量最大的中药品种,主要分布在汉中的南郑、商洛等丘陵乡镇。二是白术生产推广体系基本健全。培养了一批种植能手,扶持了一批种植大户,仅南郑县湘水乡0.33 hm2以上种植大户就有30多户,白术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不少农民靠种植白术改善了居住环境,过上了富裕生活。三是农户互助组织也初步形成,在南郑县发展成立了红庙、法镇2个白术协会,及白术经济合作社,产品远销成都、兰州、西宁等大中城市。
2存在的问题
2.1基地规模小,受市场影响大
陕南白术虽然总面积不小,但过于分散,就南郑县而言,有近半数乡镇种植白术,但上规模的乡镇仅有5~6个,而集中连片33.3 hm2以上的白术基地,更为稀少。基地规模小,直接影响白术的销售,造成部分农户卖白术难,增加销售成本,于是近几年出现了部分偏远山区农户,将白术运往市上或外市销售的新情况。
2.2产业链不健全,商贸、加工环节薄弱,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加工储运对提升中药附加值、保障产销平衡、抗击市场风险有着重要作用。陕南仅有白术加工厂3家,对白术进行简单的切片加工,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没形成产量,难以对市场产生影响。同时,县内缺乏大型储运商贸公司,无法实现规模调配和周年供应,降低了白术的商品价值。
2.3栽培技术不规范
一是栽培种植不规范,栽植密度普遍偏高。高密度造成种源投放数量偏高,增加生产成本,加重病虫害发生,降低生产效益;二是偏施氮肥,氮、磷、钾配合使用比例不高。配合使用户数只占到生产总户数的30%左右,同时农家肥施用量普遍偏低,用量不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三是对病虫害的防治认识不足,用药不对路,花了钱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些都对陕南白术产业的长远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1]。
2.4品种退化严重
品种是农作物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好的品种应具备丰产、稳产、适应性强、抗病抗逆性佳等特点。品种在种植一段时间后有退化问题,表现在产量逐年下降、抗病抗逆性能差,因此需要对品种进行更新或改良,对于白术这种以自留种为主的作物,更显必要[2]。但由于资金、人员等多种原因,目前无专门的引种、繁种机构和技术人员,农户基本上是自留种,加剧了白术的种性退化。
2.5白术认证面积小
陕南白术认证工作起步于2008年,南郑于2008年从技术层面完成了全县200 hm2无公害白术基地与产品申请认证工作,但由于经费原因,滞后了此项工作。
2.6品牌创建难
通过品牌创建、注册商标,可以有效提升陕南白术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而陕南白术品牌、注册商标还是空白。尤其是南郑红庙白术的原产地认证,已迫在眉睫,唯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保护好这一珍贵的种资资源和地方品牌。
上一篇:文成县杨梅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丰县芦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