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建平 时间:2015-01-02
  2.5田间管理
  2.5.1浇水。荠菜种子细小,易受土壤水分影响。在出苗前,一定要注意浇水保湿,浇水时间以早晨露水未干时比较好。浇水要掌握“轻浇、勤浇”的原则,不能一次浇透。每隔1~2 d浇1次。
  2.5.2除草。荠菜植株矮小,往往杂草丛生,化学除草困难,影响荠菜品质,故管理中应经常中耕拔草,做到拔早、拔小、拔了,勿待草大压苗。
  2.5.3施肥。一般秋播后3~4 d出苗,春播后6~15 d出苗。当苗有2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追肥,施0.3%尿素液15 t/hm2,第2次追肥于收获前7~10 d进行。以后每收获1次追肥1次,施肥浓度可适当提高。秋播荠菜的采收期较长,可追肥4次,每次施肥量同春播荠菜。
  2.6病虫防治
  2.6.1霜霉病。荠菜的主要病害。春播荠菜在6月因阴雨天较多,或在秋天连雨天气,病害易大面积发生,其叶片往往感染霜霉病。防治方法:一是清沟理墒,防止田间积水;及时拔除杂草,使植株通风透光。二是初见发病时,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2.6.2蚜虫。由于蚜虫前期不易发现,当荠菜叶片发生皱缩时,蚜虫危害已相当严重,叶片很快就会呈现绿黑色,以致失去商品价值。要定期检查叶片背面,发现蚜虫达到防治指标后要及时用10%蚍虫啉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洒防治。另外,清除田间杂草,进行合理轮作,也是防治蚜虫的有效措施之一[3]。
  2.7采收
  荠菜是分次采收的,每次采收时应采大留小,采留植株要均匀适当。早秋播种荠菜,在真叶10~13片时即可采收,约9月上旬供应市场。从播种到采收为30~35 d,以后分期收获4~5次,至翌年3月下旬采收结束。每次可采收4 500 kg/hm2左右,总产量可达22.5 t/hm2。10月上旬播种的秋荠菜,随着气温逐步降低,生长变得缓慢,45~60 d后才采收,以后可继续采收2次,总产量可达27.0 t/hm2。2月下旬播种的春荠菜,4月上旬采收供应市场。而4月下旬播种的,5月下旬采收,春播荠菜一般采收1~2次,产量18.0 t/hm2左右。
  2.8留种
  栽培荠菜需单独建立留种田。留种田播种期以气温降到25 ℃以下时为宜,一般长江中下游为10月上旬。播种宜稀,用种量11.25~15.00 kg/hm2。出苗后,要除去杂草和弱苗,以10 cm×12 cm株行距定苗。留种田应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肥和钾肥(具体按当地测土配方施肥)。适时采收是荠菜留种的关键。当种荚由青转黄7~8成熟时,为采收适宜时期,应选在晴天10∶00左右收割。晒种株1~2 h,再搓出种子,将种子晾干。一般留种田可收种子750 kg/hm2左右。好的种子呈橘红色,色泽艳丽,可作为下一年的荠菜生产用种[4]。
  3参考文献
  [1] 李鑫.大棚荠菜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8):57.
  [2] 吴明.荠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2010(2):13-14.
  [3] 张强,郁寅良,潘复生,等.出口荠菜生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96.
  [4] 陈鹏飞,孙保亮,杨卫红,等.绿色食品荠菜的生产技术规程[J].四川农业科技,200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