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仝晓琳 时间:2015-01-02

  摘要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对多种农林植物危害极大。针对美国白蛾的为害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美国白蛾;分布;生活习性;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1美国白蛾的分布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广泛分布在美国各地、加拿大南部以及墨西哥的部分地区。20世纪40年代,随军用物资运输传播到欧洲和亚洲。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发现。此后,美国白蛾开始在我国北方地区传播蔓延。目前,辽宁、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天津和北京等省市均有分布,极大地威胁着农、林业生产安全。
  2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1年可发生3代,以蛹越冬。其生活史为: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和产卵期,每只一次平均产卵500~800粒,最多可达2 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 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卵孵化率95%以上,其种群数量以几何级数激增。第1代幼虫5月上旬开始为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其中,1~4龄幼虫多结网为害,5龄后的幼虫开始脱离网幕,分散为害,进入暴食阶段,6龄幼虫开始成群转移。7月为第1代成虫期。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8月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出现。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为害直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
  美国白蛾的自然传播主要靠成虫飞翔和老熟幼虫爬行;人为传播主要靠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进行,如5龄以后幼虫和蛹可随交通工具、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播。
  3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目前,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扩散蔓延极大地威胁着农、林业生产安全,由于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逐渐产生适应性改变,如性化改变、滞育、越冬适应等。因此,防治工作应将检疫工作、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相结合,建立起树木、害虫、天敌三者的良性制约关系,最终实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3.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国内外防治美国白蛾的基本措施之一,具有价廉、速效、易操作等优点。但传统的化学农药往往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且对美国白蛾的天敌亦具有杀伤性,在破坏生态平衡的同时还可能会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给今后的防治工作造成更大的困难。因此,应选择高效、速效、低毒、环保的新型杀虫剂。目前,抗生素类农药、植物源杀虫剂、仿生制剂等新型化学防治药剂正逐渐取代传统农药。化学防治通常在美国白蛾的幼虫期进行,可采用人工喷洒、飞机喷洒、树干涂刷药环等方式。
  (1)传统化学农药。常选用胃毒(喷叶喂养)、触杀(直接喷药)型的化学农药,如速灭杀丁、来福灵、溴氰菊酯等。为减少害虫耐药性的产生,应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种药剂。可以采用8%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即将高效氯氰菊酯放入微胶囊内,用于杀灭下树化蛹的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当害虫爬过微胶囊将其踏破后释放出药物,发挥杀虫作用。使用时,将微胶囊剂稀释后用喷雾器在树干1.5 m处环状喷雾。若使用得当,其防治率可达100%[1]。
  (2)抗生素类新型农药。该类新型农药以1.8%阿维菌素乳油杀虫剂为代表,稀释后用动力喷雾器进行喷洒。阿维菌素是链霉菌经发酵后提取的抗生素,其杀虫机理为阻断害虫运动神经信号的传递,使害虫麻痹而死。具有速效、高效、环保的特点[2]。
  (3)植物源杀虫剂。该类药剂是以植物为原料制备而成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环保等特点。目前,可选用1.2%烟参碱乳油和0.36%苦参碱水杀虫剂等。稀释后用动力喷雾器进行喷雾,防治龄期为2~3龄幼虫。在合适的使用剂量和浓度下,幼虫死亡率可达99%以上。
  (4)仿生制剂。仿生制剂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优点。其杀虫机理主要是药物与虫体内分解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抑制昆虫体内几丁质的合成,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在使用仿生药剂时应注意选择科学的时机和使用剂量以达到最好的杀虫效果。目前,常用的仿生制剂主要有灭幼脲Ⅰ、灭幼脲Ⅲ、米满、卡死因、除虫脲、杀铃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