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大水面渔业长效管理机制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汪应林 时间:2015-01-02

  摘要从加快国有水面使用权制度改革和积极探索大水面可持续发展长效管理机制2个方面探讨了宿松县大水面渔业长效管理机制,以为大水面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渔业;大水面;管理机制;安徽宿松
  
  宿松县国有水面面积居安徽之首,在我国内陆县可养水面排序中居第2位,境内四大湖泊总面积达5.23万hm2。为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大水面开发利用有效途径,笔者对国有大水面渔业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1加快国有水面使用权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为加强国有水面使用权管理,促使湖泊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渔民及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确保渔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主导地位,按照“理顺关系、促进开发、搞活经济”的思路,宿松县为优化资源配置,对国有水面使用权制度进行了改革。2002年以前,宿松县境内水面基本都属于各乡镇、村。由于水面管理体制不顺,承包者众多,承包面积大小不等,有的还是多次转包。同时,承包合同也是一年一订。因而普遍产生短期经营行为,形成大湖生态急剧恶化。鉴于这种现状,为促进大水面渔业可持续发展,在广泛征求水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对全县大水面渔业资源现状及国有水面使用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国有水面管理的新路子[1]。2002年,宿松县强力推进国有水面使用权的改革,收回原由沿湖乡镇政府管理的全民所有水面,全面推行养殖使用证制度,积极开展渔业政策研究和渔业法制体系建设,确立了“规划使用、国有私营、合理利用、市场调节、利益共享、平稳过渡”6项基本原则,推出了“养殖证、禁渔期及禁渔区、养殖监管、水面等级评估、水面有偿使用、一站式收费”6项基本制度。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发包、统一管理,以协议招标、拍卖的方式重新确立国有水面使用权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大大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有实力、懂技术、真投入的运营者搭建了创业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落实国有水面承包经营,推动国有水面的合理流转,实现资源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促进大水面的开发和利用,充分提高水面开发利用价值,从而明晰了水域及滩涂产权,实现了大水面资源的有效配置。
  2积极探索大水面可持续发展长效管理机制
  宿松县大水面开发初期,实施湖泊转捕为养,启动了由天然养殖到人工养殖的渔业革新机制,使渔业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对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盲目扩大投入投放,大水面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产业效益极度下滑,使渔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因此,在大湖资源环境保护、健康生态养殖、实施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不断创新管理举措,积极探索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