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健 时间:2015-01-02
  2.1加强消毒管理
  在消毒工作上,一定要按照规范程序操作,才能真正起到杀灭病原、清洁饲养环境的作用。
  (1)蚕期前消毒。对蚕室、蚕具的消毒要做到“一扫、二洗、三刮、四消、五刷”。养蚕前1周,要全面清理、打扫、冲洗室具(蚕具洗后应晒干),然后进行3次消毒: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全面喷洒消毒室具,用2%石灰浆悬浊液再喷消毒,用优氯净(或熏毒威)熏烟剂熏烟消毒。3次消毒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让其干燥。
  (2)蚕期消毒。对蚕体、蚕座进行彻底消毒,防止蚕座感染;及时隔离、淘汰迟眠蚕、弱小蚕,防止混育传染;重视用叶质量,严防病从口入。严格处理蚕沙、病死蚕,防止扩散传染;做好保温、保湿和通风换气工作
  (3)蚕后消毒。售茧结束后,及时打扫、清理蚕室及周围环境,清除病死蚕、蚕沙、污物、烂茧等杂物,然后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或2%石灰浆喷洒消毒。
  2.2准确诊断蚕病,及时治疗
  蚕病种类不同,病症各异。同一病例,由于发病时期不同,病症也各有其特点。要正确诊断蚕病种类,首先必须掌握不同蚕病的病症和病变,通常的诊断方法有症状诊断、病原诊断和血清学诊断。发现病毒病,应及时捡出病蚕,隔离或淘汰,并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控制蚕座内传染[4]。添食抗菌素可推迟发病,降低发病率。发现真菌病,要捡出病蚕,并使用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或选用优氯净熏烟剂熏烟,1~2次/d,直到不发病为止。发现细菌病,要及时捡出病蚕,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有效药物添食防病。发现微粒子病,则应烧毁带毒蚕种,蚕室、蚕具要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发现农药中毒,要查明毒源,隔离毒源,加网除沙,改饲新鲜无毒桑叶,调换蚕具。
  2.3做好蚕药供应工作
  蚕药市场大都是小店经营,比较混乱,质量得不到保证,假冒、过期、失效蚕药屡屡进入生产环节,严重影响消毒防病效果,增加蚕农的养蚕风险。要提高蚕药供应质量,一方面必须规范农资市场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杜绝伪劣蚕药销售;另一方面农技部门可实行种药配套,跟踪服务,通过县、乡、村蚕桑技术网络,把技术推广和蚕药经营服务结合起来,宣传到位,供应到位。
  2.4建立蚕病预警机制
  在饲养中,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提前作出预警,主要是根据天气变化趋势的分析,如长时间的低温阴雨或长时间的高温对蚕的生理产生的影响,以及适宜病原体滋生环境的分析,在蚕病即将发生时做到提前发现,通过农技推广网络发出预报,建立疏通防治渠道,并及时告诉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早发现、控制、预防,降低蚕农的养蚕风险。
  3参考文献
  [1] 刘土贤.华南主要蚕病的发生规律及其对策[J].广西蚕业通讯,1980(4):11-21.
  [2] 余建芳.蚕病防治策略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8):190,197.
  [3] 韩正安,康树仁.浅析镇巴县防治蚕病的主要措施[J].北方蚕业,2009(1):38-39.
  [4] 蒋华堂,王辉山.“十看”防蚕病的推广和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1986(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