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稻新组合Y两优916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曾良明 饶定忠 彭裕建 刘仰才 左军上 何勇 胡金谊

  摘要Y两优916是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用Y58S与恢复系R916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杂交中稻;Y两优91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Y两优916是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用Y58S与恢复系R916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适应性广、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等优点,2009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赣审稻2009003)。现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1选育经过
  1998年晚稻通过恢恢交选恢的方法,以恢复系9311为母本、蜀恢5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9年晚稻种植F1并混收;从2000年早稻F2代起用系谱法选至2003年晚稻F7,选目标株系与Ⅱ-32A等三系不育系测交,2004年早稻种植F1,晚稻与Ⅱ-32A复测交外扩大与准S、培矮64S等两系不育系的测恢试验,并于2005年早稻株行产比试验;2005年晚稻用该恢复株系(F11代暂定名R916)与准S、Y58S等不育系试制种。与Y58S配组组合暂定名为Y两优916。
  2特征特性
  Y两优916在江西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27.5 d。株型适中,叶色绿,剑叶挺直,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较多,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好。谷粒细长型,谷壳较薄,金黄色,稃尖无色,株高约125.9 cm,有效穗数228万穗/hm2,穗总粒数168.5粒,穗实粒数135.0粒,结实率80.1%,粒长6.6 mm、宽2.1 mm,粒型长宽比3.2,千粒重26.2 g。江西省区试2007年平均产量7 455.3 kg/hm2,2008年平为7 997.85 kg/hm2。田间未发现稻瘟病、稻曲病。2007年江西省区试米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8.1%,精米率65.8%,整精米率60.2%,垩白粒率19%,垩白度1.7%,直链淀粉含量15.3%,胶稠度74 mm,粒长7.1 mm,粒型长宽比3.4,米质达国优3级。江西省区试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结果:2007年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2008年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3制种技术
  一是合理安排播差期。Y两优916在江西宁都制种,父本R916宜分2期播种,第1期在5月9日左右播种,第2期迟6 d播种;母本Y58S在6月1日左右播种。正常年份父母本在8月20日左右抽穗扬花,利于授粉和灌浆结实[1],易获高产稳产。二是培育多蘖壮秧。父本采用薄膜覆盖湿润育秧,母本采用露地湿润育秧,秧田播种225 kg/hm2,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三是适时移栽,合理肥水管理。父、母本行比2∶12,父本插栽规格为20 cm×13 cm,母本插栽规格为13 cm×13 cm。大田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并施足,早追肥,父本栽后5 d单独偏施肥1次,母本栽后15 d达到最高苗。四是人工辅助授粉。在母本抽穗20%时喷九二○ 60 g/hm2,第2天喷90~120 g/hm2,达到父母本同高或父本略高于母本的效果。搞好人工赶粉[2],在父本散粉高峰期每天用竹竿或绳子赶粉3~4次,以提高异交结实率。五是严格隔离。制种田以空间隔离为主,异品种种植间距必须大于500 m。如采取时间隔离,不育系花期与异品种花期时隔不少于25 d。六是综合防治病虫害。亲本种子做好消毒,大田氮肥早施,中后期控氮增施磷、钾肥,并根据病虫情报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