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系茶叶良种栽植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韦雪英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无性系茶叶良种栽植技术,包括品种与种苗选择、选地建园、移栽、苗期管理、修剪、科学施肥等内容,以期为无性系茶叶良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性系茶叶良种;选地建园;移栽;苗期管理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建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效益。无性系良种茶树具有发芽早、发芽整齐、投产快、产量高、易采摘、品质优良不易退化、适制、抗性强等优点,是制作名优茶的首选品种,适宜机械化作业,也是提高茶产品竞争力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现将无性系茶叶良种种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品种与种苗选择
  种苗应尽量就近就地选购,以利于提高成活率和增强成园后的长势。在茶苗的选择上,应选用抗寒、抗旱、抗病、适应能力强的品种。不同的茶树品种,发芽时间、生长快慢、内含品质成分的差异非常大,茶季高峰不同,因此茶叶基地必须进行品种搭配,一般当家品种占60%~70%,其他早晚品种占30%~40%。以促进劳动力合理分配,避免品种过于单一而遭受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的危害。茶苗的大小对移栽后的成活率均有一定的影响。选用无性系良种时,要求苗高在25 cm以上,主茎基部直径应在4 mm左右。同时,注意病虫检疫,实地察看整个苗圃有无病情[1],勿将茶苗白绢病、根结线虫病、茶苗根癌病、茶茎溃疡病等随苗带入。
  2选地建园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坡度小于15°的缓坡或坡度在15~30°的坡地)、土层深度达80 cm以上、不积水、土壤pH值在4.5~6.5的地块建园。移栽前,首先清理地面障碍物,茶园土壤全面深挖33 cm以上,平整培细土壤,地面杂草可翻埋于土中或集中起来待以后深施入种植沟最下面;然后在普遍深挖50 cm以上的基础上,按150 cm大行距,尽量沿等高线(减少破坏原熟土层)对定植行开1条深40~50 cm、宽60~70 cm的种植沟,并分层施入基肥。用绿肥或土杂肥(发酵)22.5~37.5 t/hm2、磷肥375~750 kg/hm2,分层施入。第1层(最下层)将沟底挖松后放入秸秆(玉米秆、棉花杆)、树枝、稻草、绿肥或土杂肥等有机物,施入足量底肥,起到松土、透气、排水、增肥作用;盖土20~25 cm后施入第2层肥料(在沟中层),以施饼肥或腐熟的猪牛厩肥为主,一般不低于饼肥3 000 kg/hm2+硫酸钾(不能用氯化钾)复合肥750 kg/hm2,或施猪牛厩肥22.5~30.0 t/hm2或相当肥效的其他肥料,与土肥拌合,沟内肥层均匀;再在上面覆盖1层薄土后,施第3层肥料(离沟面15~20 cm的土层内不能有肥料,避免与根系接触烧苗),以施磷肥375~750 kg/hm2(磷肥移动性小,深层土壤易缺磷)或复合肥为主。平整后再在基肥上面覆盖1层薄土,使定植沟保持20 cm深度的浅沟状,茶苗移栽后1~2年内在进行耕锄施肥时逐渐把沟填平。如平地茶园则应填土至与地面平或略高(高垄定植,有利于排水,但抗旱、抗寒能力下降)。地整好后最好再种1~2季绿肥,使土壤熟化,然后种茶。茶树既怕旱又怕涝,因此茶园应建立完整的排灌系统,即排灌沟、围沟、畦沟,做到能排、能灌。一般排灌沟的设置大小视茶园的地形和排水量而定,以大雨时排水畅通为原则;围沟,即在茶园四周开挖宽40~50 cm、深度深于定植沟的围沟(与定植沟相通),以便于将园内积水、过路水排出田外,及时降低地下水位。另外,还应设置一些道路,方便投产后运输与田间作业的需要;并尽量将茶园周边的乡土树种保留,营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移栽
  当茶树进入休眠阶段,选择空气湿度大和土壤含水量高的时期移栽最适合,即茶苗移栽以秋末冬初(10月)或雨水至春分间为适宜期;栽植时品种不可混杂。出圃的茶苗要尽可能早地移栽[2]。一时种不完的苗木要假植,一般积压时间不得超过3 d;备留小部分苗假植,以用于补缺。栽种时,将茶苗移入种植沟中,维持原来根系状态,尽量向下舒展,每株稍分开种,在根系周围分层填入细土、压紧,继续填上压紧至根颈部,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苗要栽紧、扶正、踩实,栽植深度以超过原根颈2~3 cm以上,以6~8 cm为宜(苗高的可深些),防止上紧下松,同时浇透、浇足定根水,然后在表面覆3~5 cm松土。茶苗种植后,种植沟的平面要低于地平面5~7 cm,保留一浅沟,有利于抗旱保苗。对于过大的苗木,为减少枝叶失水,可结合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离地面15~20 cm处将地上部分剪去。在海拔900 m以下浅山平坝区,采用双行错窝小丛植。种植规格:大行距150 cm、小行距20~30 cm、株距36 cm(视品种、苗大小而定),每穴2株,折合7.5万株/hm2。在海拔900~1 200 m的中山地,采用双行错窝小丛植。种植规格:大行距150 cm、小行距20~30 cm、株距30 cm,每穴2株,折合9万株/hm2。定植后全园覆稻草(不宜用麦草)15 t/hm2或苗两侧覆膜(以黑色地膜为好),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