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花生生产现状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罗祥志 时间:2015-01-02
  2.3病虫害严重
  影响辽宁花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为枯萎病(包括茎腐病和青枯病)、病毒病、叶斑病(包括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和锈病)、根结线虫病。花生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病毒病,严重地块病株率达80%以上,双饱果少,影响产量和品质,造成减产20%~50%,病株矮化,结小果。花生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和花生蚜虫等,受害花生一般减产10%~30%。严重地块减产50%,甚至颗粒无收。
  2.4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
  一是浪费土地现象严重。从花生种植方式上看,密度偏低,株行距普遍偏大,如行距达到60 cm,株距达到20 cm以上,与实际要求(行距50 cm,株距13 cm)相距甚远,绝大多数是粗放的夏直播和麦垄平套,宽幅麦套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很少在花生生产中应用。多数农户不会清棵,掌握不好覆膜花生质量要求,播种时间掌握不准,即使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但操作不规范,效果不明显。农民对花生的标准化生产重视不够,质量意识不强[3]。二是施肥不合理。花生产区基本未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多数凭感觉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量少或不施。而且化肥施用不科学,多数地块施用化肥氮、磷、钾的比例不尽合理,且个别地区不进行追肥,直接影响花生生长发育。施肥种类也比较单一化,只注重氮、磷、钾化学肥料,很少施用有机肥,不施用硼肥、钼肥和钙肥。三是重茬严重。在花生主产区,尤其是一些老产区,由于花生种植效益相对高于其他作物,群众种植花生积极性较高,但耕地面积有限,造成重茬现象严重。四是种子质量把关不严。多数地区种子净度、纯度没有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特别是当地老品种多年没有进行提纯复壮,种子净度、纯度混杂等问题严重。五是花生机械化生产相对滞后。花生机械化生产管理滞后,特别是现有机械设备播种质量低,缺苗断垄严重,没有机械清棵设备。起垄设备不标准,垄距偏大,覆膜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花生生产。由于机械化水平低,花生播种仍用传统的人工点播方式,较机播质量差,达不到精播标准。株距不匀,密度不足,达不到合理密植的要求,造成群体结构不合理,使品种丰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2.5深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加工程度低
  近年来,随着我国花生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花生分级加工业发展的速度较快。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加工出口的分级花生、乳白花生等,基本上仍属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并没有收到最高创汇效果和最佳经济效益。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出口花生仁、花生果及花生酱、花生油等各类花生制品78.69万t,创汇5.7亿美元。其中出口数量最大、创汇最多的是花生仁,其次为烘焙花生、花生果,三者合计占出口总量和创汇总额的84.6%和78.7%,表明我国出口花生仍以花生仁、花生果等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花生深加工基础薄弱,花生的精加工和深加工程度不够。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短程分子蒸馏等现代食品工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农产品加工中。美国很早以前就应用膜分离技术和水剂法成功提取了花生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生物技术如酶生物催化技术、酶分离转化技术、酶改性、定向可控酶酯交换技术等在花生食品加工中应用较少,大大限制了花生深加工的发展。另外,由于我国保健食品中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分析检测技术落后,对花生中功能因子的研究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