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蔓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关键词甜瓜蔓枯病;发生;防治
近年来,海南省三亚市利用热带气候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反季节甜瓜,产业发展迅速,产品主要在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和劳动节期间上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甜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的增加、农户不规范使用药剂等因素,造成甜瓜蔓枯病在三亚甜瓜种植园发生较为严重,减产明显,已成为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将甜瓜蔓枯病危害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以便种植户在生产上参考与应用。
1危害症状
蔓枯病主要危害茎蔓茎基部、茎节处以及叶柄。发病初期茎基部的分枝处出现水渍状灰绿色菱形或条形病斑,向上蔓延到各茎节处,逐渐形成黄白色的椭圆形凹陷斑,患病部位有时分泌出黄褐色、桔红色至黑红色胶状物,病斑后期散生黑色的小颗粒。叶柄发病时产生水渍状腐烂,后期产生许多小黑点,干缩折断,萎蔫枯死。在潮湿条件,叶片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病症多出现在叶缘,并扩展成不规则的扇形,黄褐色干枯。果实发病部位苍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点,多发生在靠近地面处,病斑圆形,直径1.5~2.0 cm,初呈油渍状,浅褐色略下陷,后变苍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点,同时出现不规则圆形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不断扩大发生水腐,菌丝深达果肉,果面现白色节状菌丝层,数天后产生黑色小粒点,此间如遇雨可见黑色小粒点喷出发丝状或露滴状粉红色孢子粉。
2病原菌形态特征
病原为瓜黑腐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Pass.)Chiu et Walk.),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无性态Ascochyta cucu-mis Fautr.et Roum称瓜叶单隔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2]。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寄主表皮下,球形至扁球形,褐色,大小为95.0~137.5 μm;内壁密生简单的分生孢子梗,单孢无色,大小为(7.5~15.5) μm×(2.5~4.0) μm;器孢子有2种类型:一类为小型孢子,椭圆形或卵形,单孢无色,大小为(5.3~10.5) μm×(2.8~5.0) μm,另一类为大型孢子,椭圆形或长卵形,有1个隔膜,个别2~3个隔膜,大小为(7.5~17.0) μm×(2.5~5.5) μm。
3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经风雨传播,由茎蔓的节间、叶片和叶缘的水孔及伤口侵入[3]。病原菌生长温度为5~35 ℃,适宜温度20~30 ℃,当棚内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8~25 ℃时适宜发病。在厚皮甜瓜开花至膨大期发生,可使植株早衰,严重影响瓜的品质和产量。在高温、高湿、多雨、日照不足、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蔓枯病;阴天潮湿或整枝过迟造成伤口,往往容易引起蔓枯病流行;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等易发病。
下一篇:温棚番茄生理病害的识别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