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4.1发生特点
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幼果,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败,长出淡灰褐色霉层进而侵染瓜条,造成脐部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烂去瓜头。烂花落在茎叶上,造成烂茎烂叶,植株枯死[3]。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冬季及早期棚室气温低,特别遇到阴雨雪天气,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植株结霜,放风不及时,湿度大,叶片多水滴,病害危害重,如果棚室适宜寄主多年连茬,病株残体积累多,菌源充足,更加重危害。
4.2防治方法
消除病残体,发病时及时摘除病花、病叶,带出棚外埋掉,减少病源;生态防治,同黄瓜霜霉病可以兼治;可用50%速克灵1 500倍液,50%扑尔因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40%特立克800倍液,或40%百可得1 500倍液,或40%施佳乐600倍液,或10%的宝丽安6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 200倍液,或25%的使百克乳油1 200倍液喷雾防治。在苗期和花果期这2个阶段,交替使用以上杀菌剂,发病后适当加大用药量或复配使用。若遇连阴雨天,不宜喷雾,可用10%速克灵烟雾剂5 kg/hm2,或45%灰霉灵烟雾剂2.25 kg/hm2,或10%灭克粉15 kg/hm2喷粉,以上药剂兼治菌核病。
5黄瓜蔓枯病
5.1发生特点
黄瓜的茎叶、瓜条均能受害,叶片上病斑近圆形,前期有些病斑自叶缘向内呈“V”形,呈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轮纹不明显。茎部受害病斑呈油浸状,有时出现白色粘胶物,严重时茎节变褐色,易折,病斑开裂,维管束不变色,区别于细菌性病害,瓜条受害,多在瓜条顶部出现水渍状,有白色粘稠物。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架材上越冬,种子也能带菌传病。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植物生长长势差或徒长的地块,靠近秋露地黄瓜的地方发病重。
5.2防治方法
实行2~3年轮作,农户多黄瓜同辣椒轮作,也有农户同葱蒜轮作;实行配方施肥,根据黄瓜的生理特性,合理调配各种营养元素比例;切实抓好秋露地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或兼治工作,以减少初侵染源;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1.5%菌立灭500倍液,或40%百可得1 000倍液,或25%扑霉灵乳油1 5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 000倍液,或40%福星4 000倍液。掌握在发病初期全田用药,每5~7 d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用药剂涂茎防治。
6黄瓜根结线虫病
6.1发生特点
主要危害黄瓜根部,根系发育不良,须根或侧根染病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的串生。解剖根结,可观察到内部有许多乳白色幼虫,根结长出细弱的新根,使寄主再度染病,继续形成根结。被害植物地上部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发黄,严重时干枯。此病由根结线虫寄生所致,幼虫在根内生活,刺激幼根膨大成瘤状。越冬卵在条件适宜时,孵化出幼虫,幼虫靠病土、病苗或浇水传播,幼虫多从嫩根入侵,刺激寄主细胞增殖形成肿瘤。
6.2防治方法
与草菇轮作能较好控制危害;同大葱、韭菜、刁柏轮作或水旱轮作[4];在炎热夏季,翻耕后浇灌,覆盖棚膜地膜晒5~7 d,使20~25 cm土层温度升至45~48 ℃,甚至达50 ℃,加上杀虫剂效果会更好,且成本低;保护地重病田或定植后发病时灌浇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每株灌对好药液200 mL,也可撒施福气多颗粒剂225 kg/hm2,防效好(使用辛硫磷,采收前7 d停止用药)。
7参考文献
[1] 杨桂花,孙鹏.大棚黄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89,199.
[2] 任素樱.保护地冬春茬黄瓜花打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32.
[3] 任素樱.保护地黄瓜常见病害成因及综合防治[J].河套大学学报,2008(4):39-43.
[4] 武秀梅,李玉芬,史军,等.温室黄瓜栽培的生理病害及其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