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有害生物调查监测,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一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建立以先进的监测测报技术为依托,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二是通过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三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预报。
3.3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亟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2]。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3.4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病虫传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会。因此,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抓好国内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调运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在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传播。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四是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3.5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3-4]。二是各级政府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4参考文献
[1] 余建,张志元,高必达.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53-55,58.
[2] 张志臣,王安军,姜华,等.部分土农药植物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3):61,43.
[3] 胡茂灶.义乌市成立首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J].浙江林业,2010(1):35.
[4] 吕森.罗山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