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柳市镇葛藤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志春 时间:2015-01-02

  摘要探讨了有害植物葛藤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柳市镇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葛藤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葛藤;形态特征;危害特点;防治对策;浙江乐清;柳市镇
  
  葛藤(Pueraria Lobata)为豆科葛藤属植物,又名野葛、葛根,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1]。很多地方采用其作棚架绿化或垂直绿化材料。但由于葛藤叶片茂盛,缠绕林木和作物,影响其光合作用和养分的传输,威胁到乡土物种的生存和农林业生产的安全。因此,葛藤既是一种有用的植物,同时又是一种危害较严重的杂草。现将其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
  1形态特征
  葛藤长可达10 m以上。葛藤的根有2种,一种为吸收根,为须根,呈水平状生长;另一种是贮藏根,深扎土中,也称块根[2]。块根肉质肥大,呈棒状或纺锤状,表皮有较多皱褶,黄白色,肉白色。茎为蔓性生长,向右旋转缠绕生长,坚韧,富含纤维,有褐色长硬毛。腋芽萌发能力强。叶互生,为三出复叶,3片小叶菱状卵形至阔卵形,具棕色毛。叶柄基部肿大,两边各着生1对小托叶。秋季,叶腋开紫红色蝶形花。总状花序,荚果带形,扁平,密生黄色粗硬长毛。种子卵形而扁,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9月,果期7—10月。葛藤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在微酸性的红壤、黄壤、砂砾土及中性的泥沙土、紫色土等土壤中生长,在含有机质的肥沃湿润土壤中生长最好。因其有强大的深根系,根茎可深入地下3 m以上,抗旱能力强,苗期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上可正常生长。
  2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葛藤是柳市镇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全镇各地均有分布,发生面积约12.6 hm2,其中吕岙、苏吕、峡门、刘宅、张巨、西东、西西、上游、方斗岩、长丰、岙外、沙后、荷岙、湖东、旭光、沙东等41个村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目前,该植物已变成了“植物杀手”,在柳市镇公路边、山地上、湿地旁霸道而疯狂地生长,站在山脚抬头望,葛藤的身影随处可见,爬到山上,被葛藤缠绕的树木密密麻麻,眼之所及,脚上所踩,几乎全是松软的葛藤。
  3危害特点
  葛藤茎叶抽生非常快,能很快郁蔽裸露土面,长可达10 m以上,生长速度极快,茎蔓最快生长速度达15 cm/d,1年就可以长15~30 m。其攀附能力和覆盖能力强盛,在众多攀援植物如爬山虎、五叶地锦、南蛇藤中独占鳌头。因此,近年来有很多地方采用葛藤作为绿化材料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作为绿化材料存在局限性,只能作为大片裸地、矿山废渣场和荒坡瓦砾地的覆盖绿植,可防止土壤被雨水冲刷流失。但因葛藤生长迅速,能很快覆盖地面,若栽在乔木、灌木丛的地段,能缠绕树木,不论大树小树,一旦被缠上,非死不可,故葛藤是乔灌木的杀手,是“绿蟒”;同时,葛藤大量繁殖,还会影响森林生态景观。葛藤是落叶草质藤本植物,虽然生长季节看起来一片绿色,但霜后会变成一片枯叶,景色非常难看。葛藤大量繁殖,还容易引起森林火灾。葛藤叶大而密,冬季落叶后,形成了大量的枯叶,遇火极易造成森林火灾。
  葛藤在柳市镇各地失控蔓延,由点到面,由小片到大面积,平均每年以20%~30%的速度扩展,已严重影响了原有植被,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不管在山区、丘陵地带,还是在公路边、风景区、人迹罕至的偏僻地方,均发现有葛藤危害的现象。目前,有近20%的新造林毁于葛藤的蔓延,严重破坏了林业建设成果。因此,其已成为柳市镇林业第一号“植物杀手”,若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清除,任其发展,将会造成更大的生态危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