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市林禽种养现状及发展建议
作者:谢继红 赖新怀 张龙涛 马培超
摘要总结了当下舞钢市林禽种养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促使林禽种养在发展的过程中拉长生态链条,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林禽种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河南舞钢
根据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集中全部智慧,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四个理念”、“两集中四推进举措”和“三大体系”等重点工作和思路,舞钢市林业局选择了“创新林禽种养模式,拉长绿色生态链条”的调研课题,组织人员利用1周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获得了舞钢市林禽种养大量资料。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舞钢市的营林地得以大幅度提高,已从1.8万hm2增加到现在的2.3万hm2,退耕还林、淮防林、生态公益林、生态廊道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快速发展。林地已从原来意义上上升到森林生态高度。林业的发展也从以往的伐木林业转变到了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生态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把“绿化与四化”、“林子与银子”、“生态与生财”、“净化与美化”4对观念综合运用于林果发展的始终。按照市委六届八次会议要求,牢固树立生态建市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新发展方式,创新林禽种养模式,拉长绿色生态链条,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为此,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全市目前林禽种养现有的模式及发展状况。
1林禽种养发展现状
1.1现有林禽立体种养模式
一是林下养禽(含鸡、鸭、鹅)。即在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地及河流滩涂的林冠下利用地面杂草、牧草、草籽等天然食物让禽类自行觅食,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生态和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无公害产品。二是果园养禽。即充分利用果园的自然生草或种植的牧草,根据禽类的食草习惯饲养商品禽。据经验,1 hm2地饲养鸡525只左右,养鹅在360~405只最为适宜。可提高禽肉品质,实现无公害生产;扩大养殖场所,提高饲养量;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除草灭虫,提高果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质量;减少由于除草剂和化学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省费用。三是灌丛禽类饲养模式。即利用灌木下草丛地养禽,包括鸡、鸭、鹅,但必须选择在距水源较近的地方,尤其是鸭、鹅,以充分利用天然草原、灌木及地被物,尽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延长绿色生态链条。
1.2林禽种养的发展方式
一是放养。禽类以食用林下(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灌丛下、果园地)的地面杂草、牧草及草籽等天然食物为主,以喂养饲料为辅,放养于自然状态下使其速生快长,提高禽肉的质量,维护其生态平衡,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二是圈养。就是在自然环境范围内用塑料网围定一定的面积,使禽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觅食,或利用一定面积的场地将四周围起来,用以饲养禽类。这种发展方式,禽类可利用的空间范围小,所食杂草也有限,投喂的饲料量相应增加,养殖的禽类由于密度不合理,显得种群拥挤,羽毛不光亮,个头参差不齐。三是圈养+放养。该种发展方式较合理,尤其是商品禽雏禽期,圈养比较适宜,待进入生长期后可采取放养方式,等到进入育肥期以后仍然采取圈养方式养殖。该养殖方式的优点是合理安排了禽类各个生长环节对环境、食物的不同分配,又充分利用了林下、果园、灌丛的地被物,促进了林果灌禽循环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经济圈,拉长了绿色生态产业链条,促进了林禽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