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地区生态建设水资源问题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永芬 时间:2015-01-02

  摘要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建设用水挤占了生态环境用水,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均呈紧张态势。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水问题,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生态建设;水资源;问题;基本思路;西北地区
  
  陕、甘、宁、青、新、内蒙古6个省、自治区基本都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生态环境相当脆弱。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建设用水的相应增加,6个省、自治区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均呈紧张态势。经济建设用水挤占了生态环境用水,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1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水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二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亟待转变。西北地区多数内陆河流域的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很高而地下水利用尚不充分,从而造成灌区的潜水无效蒸发大且易于导致次生盐渍化。灌区水量调蓄基本依赖平原水库,调蓄能力低而蒸发损失大,并在水库下游造成盐渍化。三是严重的春旱不仅影响农业而且影响环境。由于山区缺乏控制性调蓄工程,尚不能解决春季天然来水少与灌溉需求大之间的矛盾,西北主要灌区普遍面临着严重的春旱问题。四是灌区土壤盐渍化严重。由于上游地区的灌溉退水含盐量很高,在大型灌区下游逐步积累盐分;而下游灌区又由于缺电或负担不起电费而不能进行竖井灌排治理盐渍化。致使6个省、自治区的盐渍化面积一般占到有效灌溉面积的15%~30%,内陆河下游灌区的盐渍化面积可占到有效灌溉面积的50%。五是过量引水导致荒漠化趋势蔓延。随着干旱区人工绿洲的稳定扩大,流域水循环关系改变,各支流与干流间的联系明显减弱,而干流上中下游之间的联系明显增强。水资源主要消耗于中游段,致使下游的天然绿洲萎缩,土地沙漠化进展加快。水资源短缺、灌溉方式不当和过樵过牧引起土壤沙化、草场退化和灌区盐渍化,已成为西北各内陆河下游地带生态退化的集中表现。六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用水效率普遍偏低。陕西以外的西北各省、自治区的灌溉毛定额一般在为10 500 m3/hm2以上,渠系综合输水效率在0.5以下,灌溉期间的地下水位在1~2 m,无效蒸发损失较大。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也在40%以下,节水还具有相当潜力。低效用水方式显然加重了盐渍化和污染。七是管理滞后导致生态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大量滋生。用水竞争使上下游用水矛盾尖锐,各地争相引水扩大灌溉面积,导致效益搬家。在宜林宜牧地区盲目发展农田,在干旱草原上过度放牧,为了一时利益不顾长远影响,将挤占的生态环境容量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转嫁到其他地区。这些事实说明迫切需要强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目前的情况是,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以每年2 000~3 000 km2的速度在增加,已累计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15万km2。次生盐渍化面积已达2 000万 hm2,占全国盐渍化土地面积的1/3以上。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使地表植被的潜水蒸发补给减少,导致生物量下降并使土壤沙化严重。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草场退化、土地盐渍化已成为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四大生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