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花生增产潜力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志军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了桂平市花生低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花生增产对策,包括选用良种、增施有机肥、采取多种轮作方式、控制病虫鼠害、加强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加强良种良法生产示范、设立花生生产专项财政补贴等内容,以促进花生单产和种植面积的提升,尽可能降低食用油的对外依赖度。
  关键词花生;增产;原因;措施;广西桂平
  
  桂平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农业县(市),花生为桂平市第二大栽培作物,该市人民的食用油主要为花生油。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人们已经大大减少了对动物油的食用,特别是城市居民,对花生油的依赖程度达80%以上,因当地花生油供应无法满足需要,需每年从外地调进大量花生仁(有国产也有进口),用以加工花生油,满足市场需求。花生油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除了人们对花生油需求增大外,也与花生单产低有关。根据笔者2009年对桂平市木圭、寻旺、下湾、厚禄、南木等乡(镇)的花生种植情况调查了解,该地区花生种植面积较稳定,且略有上升,花生单产常年徘徊在1875~3 000 kg/hm2之间,同期在该地区按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田间试验示范,花生单产一般达到3 375~4 125 kg/hm2,两者相差较大,说明当地在常规栽培水平下,花生单产仍然较低,花生增产潜力很大。
  1花生低产原因
  1.1自然因素
  1.1.1花生病虫鼠害。花生青枯病是对花生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造成青枯死苗以致缺株断垄,缺株率轻者1%~2%,重者达10%~30%,一般达4%~6%。花生灰霉病一般多发生在春花生的生育前期,低温阴雨天气发生严重,桂平市易出现倒春寒天气,每年3—4月若出现此天气,该病易发生,轻则影响花生发育进程,重则严重缺株。花生白绢病多发生在封行后的湿热田间小气候环境,发病率春花生约7%~15%,秋花生2%~3%,近年来,该病有上升趋势,发病后基部叶片、茎杆和荚果、果柄变黑腐烂,收获时果柄易断离荚果,收获难度大,降低了花生的产量和质量。花生茎腐病一般发病率约2%~3%,但2009年秋花生发病较往年重,约10%~15%面积花生不同程度受害。花生根腐病多数为局部发生,然而其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是积水的田块,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忽视。花生叶斑病主要发生于生长前中期,轻者引起斑点,重者引起早期落叶,降低植株光合效率,影响养分积累而导致减产。
  花生蚜虫在少雨、干旱天气发生危害较普遍,蚜虫除吸取花生汁液外,还传播多种花生病害,由于其排泄大量“蜜露”而引起霉菌寄生,使植株茎叶发黑,甚至枯萎死亡,对花生产业威胁很大。夜蛾类害虫在花生中后期蚕食花生叶片,降低植株光合效率,影响养分积累,近年发现这类害虫抗药性已增强,一般有机磷和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药对其杀灭效果较差,保叶率较低,防治难度增大。地下害虫(包括蚁类、地老虎、蛴螬、蝼蛄等)不仅危害期长,而且严重,从播下的种子到幼苗和成熟的果实都成为它们危害的对象,常造成缺苗断垄、荚果空壳,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区,如果不施用长效地下防虫剂,一般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50%~80%。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对鹰隼类猛禽、蛇类等天敌的滥捕滥杀,老鼠迅猛繁殖,人们虽用了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加以控制,但收效甚微,其危害程度不亚于病虫害。
  1.1.2恶劣天气。由于近代世界温室气体排放超出了正常大气层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世界气候的反常,时涝时旱,对种植业构成巨大威胁。在旱地,花生受旱灾影响大于水灾影响,2008年秋旱和2009年夏秋旱给桂平市正在开花下针的旱地花生以致命打击,约比正常年景减产30%~50%。有的年份,旱地花生进入生长中后期受到干旱胁迫后,喜逢降雨,旱灾解除,然而降雨不停,花生徒长之势难以控制,倒伏严重,荚果结实率大大降低,最终减产。在水旱轮作地,花生受水灾影响大于旱灾影响,一般的干旱对水旱轮作地花生的产量不构成威胁,但是若在一般水灾条件下(稍超出正常降雨量),只要管理跟不上,就会招致水旱轮作地花生植株徒长,株行间封闭,白绢病、根腐病、倒伏等接踵而至,减产在所难免。
  1.1.3不良土质。桂平市的地形地貌以丘陵和冲田、冲积平原为主。建国后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农民对耕地施用有机肥越来越少,在丘陵区,约有70%~80%旱地土壤缺乏有机质,土壤团粒结构受到破坏,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差,导致花生抗旱抗病力差,营养元素偏缺;约有30%~40%旱地土壤质地过于粘重而得不到改良,容易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花生生长发育;约有20%~30%旱地土壤质地偏砂,保水保肥能力差,极缺乏花生需要的四要素(氮磷钾钙),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亦偏缺,种植花生时荚果空秕多,出仁率低,产量低。在冲田、冲积平原的水旱轮作区,约20%~30%的花生地同样存在着有机质缺乏和营养元素偏缺等问题,制约着花生产量的提高。
  1.2人为因素
  1.2.1除草剂施用不当。除草剂的出现使得草害不再成为花生低产的主要原因,但是除草剂施用不当造成花生减产确却是屡见不鲜的事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过量施用除草剂,虽然控制了杂草,但是花生生长却受到抑制,最常见的是超量施用乙草胺、五氯酚钠等芽前除草剂,轻者延迟花生出苗后第一对侧枝和根系的生长发育,重者使花生出苗后生长停滞不前,造成减产。二是选用除草剂类型不对,既无法防除草害,还会造成花生减产,甚至杂草与花生一起死亡,造成绝收。
  1.2.2施肥不当。花生施肥很难做到恰到好处,特别是新一代缺乏经验的农民对花生施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是前期(根瘤未形成前)施肥量太少,以致花生前期发棵太慢,影响有效挂果的第一、二对侧枝的发育,减少了有效荚果数;更严重的是当种植者发现花生前期长不好,而将过量的肥料集中在中期补救施用,结果根系已形成的根瘤捕获到的空气中的氮与过量施用的肥料共同胁迫花生徒长,遇到连续雷雨天气更甚,造成荚果空秕,产量大减,这种不良施肥法约占15%~20%。二是偏施化学肥料,轻施有机肥料。由于化学肥料用量少,轻便,而有机肥料,特别是农家肥料用量大,劳力少又缺少运输工具的农户为图方便,一律施用化肥,长期如此导致土壤团粒结构受到破坏,保水保肥和透气性差,花生抗病力差,且营养元素易偏缺,造成减产,此不当施肥比例约为30%~40%。
  1.2.3耕作粗放。主要表现为整地不精细,导致难出苗;出苗后不清棵,影响侧枝发育,减少了有效荚果数;不开排水沟或排水沟开得太浅,遇雨易受水灾;花生苗期只管施肥不管培土,花生下针距离远,不入土或入土太迟的针管不能形成有效荚果;有少部分农户因各方面原因只施追肥不施基肥,只施苗肥不施花针肥,使营养供应不能适时适量;花生收获后不及时清园和深翻晒地,使重茬病害连年加重。
  1.2.4品种老化。约50%~70%花生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品种,如汕油27号、粤油116号、桂农5号等,这些品种在桂平花生产区呈现曾创造过大面积单产达到3 750 kg/hm2以上的辉煌,但由于种植时间过长,抗病性越来越差,营养元素偏缺越来越严重,而达不到稳产高产。
  1.2.5多年连作。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不断减少,可供花生轮作的耕地非常有限,甚至使轮作成为不可能。而粮油是农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因此花生为必种作物,但鉴于上述原因,无法避免花生连作,青枯病等重茬病害的发生危害程度和营养元素的偏缺程度是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