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丽婕 时间:2015-01-02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对植物无害的生物来抑制或控制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其不仅可有效减少害虫数量,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是今后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2.1自然天敌防治
  蚜虫的捕食天敌有六班月瓢虫、七星瓢虫等瓢虫类,寄生性天敌有蚜茧峰,微生物天敌有蚜霉菌等。合理利用自然天敌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因此,日常管理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防伤害天敌,从而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2.2生物农药防治
  目前常用的杀虫剂有蚜螨敌、天力、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Bt乳剂、白僵菌等;杀菌剂有农用链霉素、维多康、农抗120等;除草剂有鲁保一号。根据生物制剂的种类和防治对象按规定施用,既能杀灭害虫,保护天敌,又不污染蔬菜。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及其他有害动物的方法。其特点是见效快、效果好、用法简单,防治对象广泛,是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措施。但不合理用药,会引起环境污染,引起植物药害。因而,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是提高防治效果、确保农业丰收的有效措施。
  3.1严格禁止使用剧毒农药
  在蔬菜生产中,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如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1605)、氟已酰胺、六六六、滴滴涕等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3.2对症下药
  防治不同的病、虫、草害,应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针对防治对象,选择最合适的农药品种,是种子用药的重要条件之一。如防治菜青虫幼虫时,可选用20%氰戊菊脂,或2.5%溴氰菊脂。
  3.3适时打药
  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最佳防治期及时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防治玉米螟,必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药,此时玉米螟主要集中在叶丛中为害,一旦钻入雌穗苞内,用药就难以防治。
  3.4适量用药
  防治作物病虫害,要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适量用药,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少用药量,若用药量太小,则达不到防治效果,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次数太多,不仅使农药残留量超标,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容易产生药害、污染环境等问题。
  3.5适法用药
  农药的施用方法很多,应根据所用药剂的特性以及病虫危害特点来确定,力求做到用药少,防效好,持效长,污染少,如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或拌种效果好。
  3.6适位用药
  根据病虫危害的特点,掌握重点喷药部位。如苹果蚜、卷叶哦等一般为害新梢顶部,喷药重点应是作物的顶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农药的作用,提高防效。
  3.7合理混合交替使用农药
  为提高药效,延缓病虫耐药性的产生,可了解每种农药的性质以及农药之间混合使用的可能性,把几种农药合理混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4参考文献
  [1] 于丽萍.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8(7):13.
  [2] 张沛.乌兰察布市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特点及综合治理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116-117.
  [3] 熊文俊.浙西南山区早春大棚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91.
  [4] 陈海平,徐向东,纪桂芳.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1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