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的发生与诊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保松 时间:2015-01-02
  3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鸡新城疫的防控效果
  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指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等达到控制或消灭鸡新城疫目的的一系列措施,单靠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达到目的。在此重点谈一下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问题[4]。
  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有毒力弱的鸡新城疫Ⅱ系、F系、Ⅳ系和中等毒力的Ⅰ系苗。Ⅰ系苗特点是产生免疫快、免疫力持续时间长,缺点是对雏鸡不安全,对蛋鸡影响产蛋。Ⅱ系、F系和Ⅳ系苗特点是产生免疫慢、免疫持续时间短。一般疫苗质量都是稳定可靠的,关键是疫苗的保存、运输和使用要合理。近年来,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灭活苗最大优点是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若与Ⅱ系、Ⅰ系苗同时使用,是提高免疫水平、维持产蛋高峰的好办法。而且灭活苗不含有活毒,安全、免疫效果好,特别在疫区应用效果好。
  (1)免疫方法。雏鸡滴鼻、点眼是最常用的方法,关键在于能够产生免疫应答的有效剂量。对40日龄以上的鸡多采用Ⅰ系苗注射,免疫效果较好。①饮水法。饮水前停水4 h,饮水时间以0.5~1.0 h为宜,疫苗用量为2~4头份,优点是省力、省时,缺点是免疫效果差,疫苗用量大。②气雾免疫。免疫时需关门窗,雏鸡用50~100 μm大雾滴,成鸡用10 μm小雾滴,但这种方法易继发霉形体病等其他疾病。
  (2)首次接种时机的选择。母源抗体的存在是影响首次接种效果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试验证明,用灭活苗和活苗在1~2日龄同时接种,可引起足够的免疫反应,且能克服母源抗体影响。
  (3)再次免疫时机选择。雏鸡免疫次数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母源抗体是否一致有所不同,母源抗体一致时免疫次数少一些,当抗体参差不齐时免疫次数应多一些。雏鸡母源抗体下降有一定规律,可根据鸡的健康情况,确定使用疫苗的种类、剂量和免疫方法。成鸡可定期测抗体,根据测定结果来决定免疫时机。
  与此同时,要建立免疫监测制度,通过免疫监测来观察鸡群对鸡新城疫的抵抗能力、免疫最佳时机、疫苗使用效果、鸡群是否有新城疫流行等。
  4参考文献
  [1] 毕延清.鸡新城疫的诊断和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54-156.
  [2] 高恒,周全,管凤霞,等.一株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21-322.
  [3] 朱钱龙,黄继冶,尧国荣.江西部分地区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消长规律控查与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8(11):86-88.
  [4] 朱言吴,杨洪.一例鸡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