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竹草栽培及综合利用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彭乃木 陈小茹 张仁喜 郑美娟

  摘要介绍了皇竹草的栽培技术,总结了皇竹草作饲料用途的加工、利用技术,以为皇竹草的广泛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皇竹草;栽培技术;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S5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8-0348-01
  
  皇竹草是由象草和非洲狼尾草杂交育成的品种,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优良饲草,适合长江以南降水800 mm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耐酸瘦土壤,在滨海沙土到砖红粘质土壤上生长良好[1]。皇竹草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一般产鲜草225~300 t/hm2,干物质含粗蛋白10%以上。既可作为青饲料发展畜牧业,也可作为可利用性生物围栏,在旱粮坡地固土护坡,保护生态环境。
  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瑞安市首次从广东省引进新型皇竹草种苗进行栽培,在试种成功和大面积推广后,开展了饲喂肉牛、生猪和家禽试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根据皇竹草需肥量大的特点,建议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配套种植皇竹草(4—11月)+黑麦草(11—5月),不仅可生产出优质牧草,同时还可提高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兼顾。现将皇竹草在瑞安市的栽培技术和综合利用介绍如下,以促进其推广使用。
  1皇竹草栽培技术
  1.1选地整地
  皇竹草好高温,喜水肥,不耐涝,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种植前深耕除草,施足农家肥。农田实行开畦种植;山园应整地为畦,陡坡地应沿等高线平行开穴种植;涂园、河滩应整地为垄,垄间开沟。
  1.2选苗育苗
  皇竹草属无性繁殖植物,选择6月龄以上、健康的茎节扦插或根茎分株移栽方式[2]。在土壤、气候及管理条件较好时,可直接在大田栽种。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茎节(根茎)出苗率,应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方式进行栽培。育苗时间在3—5月、气温达到15 ℃以上时较为适宜。先将茎秆外包裹腋芽的叶片撕去,用刀切成小段,刀口的段面应为斜面,每段保留1个节,每个节上应有1个腋芽,芽眼上部留短,下部留长,当天切成的当天下种。下种时将备好的种节腋芽朝上,并与地面成45°斜插于土壤中,节芽入土3 cm,间距5~7 cm,并用细土将腋芽覆盖,及时浇足1次清粪水或清水保墒。下种后约7~10 d开始出苗,期间应及时松土,适时除草、追肥,待苗长高20~25 cm时(20~30 d),即可取苗移栽。苗期有一定分蘖现象,为扩大大田种植面积,可将分蘖株分数株移栽。
  1.3移栽
  一般3—5月、温度达15 ℃为最佳栽培时期,也可随时育苗随时移栽。作青饲料用的栽培应密些,饲养牛、羊的栽植3.0万株/hm2,饲养家禽的栽植4.5万株/hm2,行距为50 cm×66 cm或33 cm×66 cm。在大田移苗栽培前,施优质农家肥30 t/hm2。可开沟种植和开穴(塘)种植,前者适用于农田,后者适用于山园。种苗移栽后同时浇足根水或施少量清粪肥,确保土壤湿润,以定根促苗。若遇天晴干旱,需2 d浇水1次,直到种苗转青时才能缓解。在1.0个月和2.5个月后,各中耕除草1次,并喷施清粪水或按每株施放碳铵或尿素10~20 g。皇竹草喜水,故逢晴天久旱,每天上午应普遍浇清粪水1次;在连续多天阴天时也应注意浇水,但不耐渍水或水淹。皇竹草喜肥,故在基肥施足的前提下还须适时多次追肥,可利用牧场的畜禽粪尿还田,不仅可解决皇竹草的用肥,而且可减少畜牧业污染。
  1.4越冬管理
  皇竹草低于5 ℃时便停止生长,低于0 ℃时会发生冻害,为了减轻冬季低温对皇竹草的损害,在低温来临前应将植株的叶片去掉。若冬季气温在0 ℃以上的地区,留荐15 cm左右,其上还需加盖干草或塑料薄膜保温越冬[3]。留作种用的茎秆,于霜打前砍下打捆保存。一是挖坑保存。选择地势较高处(地下水位低于200 cm),坑挖深150 cm,然后铺10 cm厚稻草,将不剥叶片留尖的皇竹草以50根为1捆放入坑内,每坑装入10~15捆。若天气太干需在装坑时撒水淋透,盖20~30 cm泥土或盖塑料薄膜后再用20~30 cm泥土覆盖,保证温度控制在10~12 ℃,到翌年3月挖出切节种植,该方法适宜批量留种使用。二是使用塑料大棚。将皇竹草种株连根移栽到塑料大棚内栽植 20窝/m2,根茎间隙用泥土覆盖,然后浇足水。日常管理重点是通风、保温,控制棚内温度在5~15 ℃内,相对湿度为80%~90%。此种方法投资大,越冬效果最佳,适宜大规模保种采用。
  2皇竹草加工技术
  皇竹草的加工利用价值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作为优质牧草;二是作为水土保持、美化环境的植物;三是为造纸建材和饮料生产新型原料。这里主要介绍其用于饲料的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