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棉2号在大荔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留苗5.25万株/hm2,及时去第1果枝以下叶枝,缺苗处留叶枝1~3个;6—7月雨水多或浇水后长出的赘芽要及时抹去,以防止其消耗养分[2]。当主茎上有13~15个果枝时,分次打顶,根据打高不打低、打强不打弱的要求,但最迟不能迟于7月底。8月中旬再次深入棉田抹赘芽、剪空枝,摘除立秋后长出的蕾和白露后开的花。
2.4合理施肥
中植棉2号前期发苗快,现蕾结铃吐絮集中,因此需肥量大。蕾铃转化快,盛铃期后长势转稳,初花期是该品种追肥的关键时期。初花期重施花铃肥,追施尿素150~225 kg/hm2、钾肥75~100 kg/hm2。7月底至8月初追施盖顶肥,促进秋桃生长,可追施尿素75 kg/hm2;中后期用2%的尿素溶液和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肥,每隔7~10 d喷施1次,防止蕾铃脱落,增加秋桃铃重,提高品质[3]。蕾期、初花期遇旱应及时浇1次小水,以搭好丰产架子;盛花期及吐絮前期遇旱浇水,以有效防止早衰,减少蕾铃脱落,提高产量和品质。
2.5适时化调
棉花生长以稳长、搭好丰产架子为目标。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则和少量多次的方法,适时化调[4]。中植棉2号前期发苗快,长势强,中后期长势稳。因此,蕾期第1次化调,可根据棉花长势适当提前,用缩节胺7.5~15.0 g/hm2;初花期及打顶后1周分别用缩节胺15~30 g/hm2和45~60 g/hm2,对水300~450 kg。具体用量视棉花长势、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2.6病虫害防治
防病应做到预防为主,把病害控制在发病之前。预防苗病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于苗期喷药;预防铃病可以采取打老叶、剪空枝、推株并垄等措施。掌握发病前喷药预防、发病初期控制发展。坚持高效杀菌剂与高效叶面肥复配使用,达到防病壮苗的目的。虫害的防治重点是蚜虫和棉盲蝽象,要及时监测和控制。尤其是前中期应做到治早、治小、勤治,并与其他栽培措施相结合实行综合防治。对红蜘蛛要随时监控,及时防治。精选高效低毒农药,以确保棉花优质高产。
2.7适时收获
棉花陆续开花、陆续裂铃吐絮,正常吐絮后要及时采收,分级存放。
3参考文献
[1] 姜秀芹,康训红,何鲁军,等.棉花高效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中国农技推广,2008(6):26-28.
[2] 李安西.棉花丰产栽培技术[J].江西棉花,2005(3):49.
[3] 于锦英,华素兰.界首市棉花优质高产栽培经验[J].农业科技通讯,2000(4):11.
[4] 郝玉体,王书平,沈效红,等.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8(6):62-63.
上一篇:棉洋镇高山云雾绿茶种植技术
下一篇:杂交棉套种圆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