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常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世淦 时间:2015-05-10
        2.2.2 泥石流防治措施 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规律和活动强度,全面规划,采取远近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综合防治。近期目标是: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等不良行为;远期目标是:对从事地面和地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2.3 岩溶地面塌陷
        2.3.1 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岩溶洞隙的存在,一定厚度的覆盖层和地下水活动是塌陷形成的必要条件。多种外界动力因素的作用,影响着土洞的产生、发育和塌坑的形成。
        ①必要条件
        a 岩溶 岩溶洞隙是岩溶塌陷赖以产生的基础,它为塌陷产生提供了物质运移空间。质纯灰岩岩组易被溶蚀,在浅层部位可形成连通性好的洞隙网络系统。在不纯灰岩和白云岩岩组的局部地段,由于构造影响和地下水迳流条件较好,岩体洞隙也很发育,亦可形成塌陷。
        b 松散履盖土层 调查区的第四系土层具有一个特点:厚度小、松散、欠固结、孔隙度大、强度低、含砂量大、易崩解,因此其抗潜蚀、抗崩解、抗塌能力弱。
        c 地下水活动 地下水活动是形成岩溶地面塌陷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又十分活跃的因素,能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效应:
        A 改变土的容重,增加土层的有效重量,改变土的塑性状态和力学强度。
        B 水位下降可发生渗流潜蚀作用。
        C 水位急降引起洞隙中负压力产生吸蚀作用,带走洞隙充填物,加速土洞垌壁土体的剥蚀和崩解,同时加强渗流潜蚀,作用在土洞顶板,成为附加致塌力。
        ②动力因素
        a 降雨 其效应为使土层增重和降低土体强度。
        b 抽汲地下水 其效应主要是产生渗流潜蚀,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频繁波动,造成地下溶洞中的充填物被淘空,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对岩溶空腔上的土层产生反吸作用,诱发地面塌陷。
        ③荷载与振动 荷载与振动使地面变形,土洞顶板变形下陷诱发地面塌陷。
        2.3.2 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①控水措施 
        a 地表水防水措施:防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可以:清理疏通河道,加速泄流,减少渗漏;对漏水的河、库、塘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严重漏水的洞穴用粘土、水泥灌注填实。
        b 地下水控水措施 根据水资源条件,规划地下水开采层位、开采强度、开采时间,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动态监测。危险地段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注浆或帷幕灌浆处理。
        ②工程加固措施
        a 清除填堵法:用于相对较浅的塌坑、土洞。
        b 跨越法:用于较深大的塌坑、土洞。
        c 强夯法:用于消除土体厚度小,地形平坦的土洞;
        d 钻孔充气法:设置通风调压装置,破坏岩溶封闭条件,减小冲爆塌陷发生的机会。
        e 灌注填充法:用于埋深较深的溶洞。
        f 深基础法:用于深度较大,不易跨越的土洞,常用桩基工程。
        g 旋喷加固法: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厚10~20m即可),其上再设筏板基础。
        ③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a 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风险评价。
        b 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试验研究,找出临界条件。
        c 增强防灾意识,建立防灾体系。
        3 结束语
        地质灾害会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务必重视地质灾害工作,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