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象因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5-10
2.2科学合理的灾害等级划分
灾害等级的划分关系到预警报启动的决策、预警报信息的发布范围及发布对象等,在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中,需要给予特别的重视[4]。依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地质灾害预报等级标准,预报等级可分为5级:一级为可能性很小;二级为可能性较小;三级(注意级)为可能性较大;四级(预警级)为可能性大;五级(警报级)为可能性很大。从预警报系统的角度分析,一级和二级灾害没有实际预警意义,预警工作由三级开始启动,应围绕三至五级地质灾害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3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预警预报系统将为防灾减灾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因此,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和权威性,安全是系统设计的关键[5-6]。首先,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安全的问题;其次,注重系统的整体维护是延长系统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此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联系均以特定的接口程序来实现,当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或相关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会出现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在系统的运行中,应保留详细的操作日志,出现问题可以查明错误原因,及时恢复,并为系统的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3小结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须参考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建立顺畅的信息链,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即时的、权威的、人性化的信息指导,将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4参考文献
[1] 丁建武.湖北省气象预警报网建设现状及对策[J].湖北气象,1996(4):7-8.
[2] 马文瀚,陈建平.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综述[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18(1):6-9.
[3] 周之栩.基于GIS的湖州市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系统[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
[4] 杨顺泉.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预警系统方案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13(2):109-111.
[5] 徐玉琳,孙国曦,陆美兰,等.江苏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17(1):46-50.
[6] 李应真.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0(9):178-179.
上一篇:中国传统聚落营造思想研究
下一篇:地质勘探的监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