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震施工组织方法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5-10
对于工农关系复杂的老油区,丢失现象可能比其他工区更为严重,尤其是全天生产,员工夜间的视线和精力都大为下降。据统计80%的采集设备均是在夜间或黄昏时丢失的,为此,施工队伍购买了大量的锁具把大小线、采集站等能锁的都锁起来,对于能藏的都挖坑埋藏或用稻草等掩盖住。部分的采集站上还配备了GPS定位系统,也起到一定的效果。最常丢失的是电瓶,因此在村镇附近等可疑地段的电瓶都挖坑埋置,或把帐篷搭在电瓶的位置上,以便对其更好的看护;而在较长的停炮时间段里,把电瓶收到帐篷里等办法,来减少电瓶丢失。
(4)夜间安全
由于夜间的视线受到限制,安全情况很复杂;因此,成立由队主管安全的副队长和队安全员直接领导的夜巡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夜巡人员由身体素质好并且品行优良的年轻人组成,从晚七点开始夜巡到早七点结束。夜巡队伍大约由30—50人组成,主要活动在铺设的生产排列范围内,在重点可疑的集镇或较大的村庄附近增加活动次数,或采取蹲点的办法看护采集设备和保护工地上人员的安全。夜巡队伍配备越野车和中巴,安装车载电台和每人配备手持机,时刻监听工地上的情况。
2. 3排列电源管理
全天的生产模式必然导致排列上的电瓶不能在天黑前收回营地充电,而采取的更换排列电瓶的方式是最耽误生产效率的生产环节。合理安排和管理电源设备与人员,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保护设备。在施工工地上,电源主要是储蓄电瓶。对储蓄电瓶来说,在工地上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通常,工地上的电瓶工作1 -3天就可能需要换了,每天早上从充电房把充好电的电瓶用三马车送到工地,每个三马车负责一个班组的工作也就是1-2排的电瓶,按照仪器操作员的指挥一般统一更换电瓶,这样就比电瓶亏电再换减少了停炮时间,增加了生产效率。仪器操作员、生产副队长及解释员在工地的仪器车上现场商议换电瓶的最佳时间,通常在大线被断或某处工农员未能解决等必须停炮1-2个小时的情况下换电瓶,因为大三维更换排列的时间需要两个小时。
换电瓶讲究速度快、隐蔽好,为了减少停炮时间,也是为了减少被人盯梢而被偷抢的机会,从而减少设备损失数量。夜间换电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天黑三马车难以找到其正确位置,电瓶更容易被抢或偷;所以如果排列上的电瓶难以坚持工作到第二天天亮,就必须在当天天黑之前换掉,否则影响整夜的生产。排列上的电瓶也不是全部都能坚持一整夜,有些质量差的旧电瓶可靠性不强,夜间也需要换;因此在负责排列的分队长们和交叉班的排列车里都备有十几个电瓶。
2. 4单束线设计
过去施工中没有单束线设计,由于施工难度不断增加,提出了单线设计。采集资料质量通过各束线的对比,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总结经验和提高质量,更加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和设计。
因此单束线设计一般在施工该束线的测量工作完成后,单线设计时,解释组设计人员与其他各班组结合,越紧密设计越贴近实际情况,执行率也越高。
单线设计的出现,提前预测施工质量缺陷和施工困难,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稳定施工质量和效率起到很大作用。
2. 5降低补炮率、提高补炮质量方法的创新
在工农关系复杂的老油区,降低补炮率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主要是炮线被拔问题的解决。
在工农关系复杂的老油区,炮线被拔是最严重的。在人口稀少的地区,甚至炮线被连片有组织、有预谋的拔掉,在村庄附近的炮线也是被拔的重点区域。
首先是钻井进度和大炮采集进度相匹配,也就是说提前钻井的数量要适宜。提前钻井的数量太多,甚至出了当时铺设的排列范围,工地上的看守排列的员工就不能监控炮线的安全情况,造成炮线被拔的几率增大。如果放炮速度太慢,大量的井在排列内不当天放完,也会增大炮线被拔的风险。因此,生产队长要根据生产进度合理安排当天的钻井进度。
其次是炮线的隐藏方式也经常变化和创新。炮线出露地面的一端常常为了安全需要埋置在井口周围。
近年的实践证明,炮线被拔数量减少在30%以上。在安全形式复杂的区域可以灵活采取各种方法,回避风险。
3应用实例
在2009年的三维施工中,施工方法的改变使施工组织越来越符合优质高效的要求,同时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在工农关系复杂的老油区,设备被盗抢和损坏以及工农费用的支出是控制成本的主要因素。通过应用新的施工组织方法,使得设备丢损和工农费的支出都大大地减少了,并且得到以下的效果:①单线设计执行率达90%;②降低补测率10%;③施工效率提高10%;④降低补炮率5%。
4认识
(1)三维地震勘探是老油区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的生产组织方法十分必要。
(2)有效的三维施工管理和组织是获取高品质资料的重要保障。
(3)新的三维施工组织方法是以施工质量为根本、以施工效率和控制成本为基础的有效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