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行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欧永琛 时间:2014-10-15
  2.让我们的课堂成为“问题课堂”
  人们常说:“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探索是最好的学习”,这是教学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种理念.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大,知识面广,而且定义、定理、公式很多,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学生对数学存在这种倦怠心,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数学课仍然是“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师考生答”这种师授生受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研究表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最具有震撼效果,最能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让我们做个游戏,如果你能把一张厚度不到1毫米的纸对折32次,我就能顺着它爬上月球,可以吗?”学生一听,容易产生困惑:“好像挺容易的,能达到吗?”这种困惑就是问题,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问题引向深入,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学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最终会牢牢掌握新知识.因为是自己思考所得,在以后碰到的同等类型题中就能够“举一反三”.
  3.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动画走进数学课堂
  要学好高中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仍未很好地形成,过分抽象的内容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难于理解.而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将其过程和现象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用有形的现象把无形的表现出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如在讲椭圆的第一定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恒等于定值”这一定义中的“定值2a”与“两定点间距离2c”的关系对曲线形状的影响,可用Flash动画进行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又比如在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时,可通过投影仪把柳州银川北二环路矮塔斜拉索景光大桥的图片投影出来,让学生从各条拉索中感受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这种通过相应的数学知识背景及情景的展示,易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进而激起他们求知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正确处理难易练习题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差异.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教材练习安排有难度不同的A组、B组,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特点:“基础知识+能力+创新意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进行内容调整,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体的发展.对数学科有独特兴趣的学生,应依他们的学力水平指导他们设定学习目标、内容、进度和方法;对数学优等生,应让他们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发展;对数学学困生,应多给予鼓励,指导他们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基础题型训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在课堂内,教师应对课本的题目进行变形,增设一些开放性比较强的题目,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尽可能地向课外发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可设题目①:“把6本不同的书分给3同学,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共有多少种分法?”题目②:“把6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同学,每人2本,有多少种分法?”题目③:“把6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同学,一人4本,其余两人各1本,有多少种分法?”学生通过题目的变形,能深刻地体会“平均分堆”与“不平均分堆”的本质区别.
  总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要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求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进行质的转变,这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需要我们教师共同的艰苦努力.

  参考文献
  [1]覃川.今天怎样做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丁锦辉,刘汉波,樊波.有效上课的师德修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