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芬 时间:2014-10-15
      四、抓一个“问”字,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1、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判断推理训练:①苹果比梨多5个,谁多?(苹果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梨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梨多的部分)②冬瓜比南瓜少3个,谁多?(南瓜多)南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冬瓜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冬瓜多的部分)上述两例,第一问是引导学生依据“比多”、“比少”应用题知识直接作出判断第二问是依据作出的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提出连续性问题,进行判断、推理训练如,二年级有28人,要开展课外活动,平均分成4个组,每组有多少人?①这题说了件什么事?告诉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②求每组的人数,实际应当求什么?(把总人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③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
        用什么方法求?除法);④怎样列式呢?(28÷ 4)。这4个小问题的设计旨在揭示算式“28÷ 4”的由来,学生回答的过程是一个判断、推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列出算式28÷ 4),而且受到判断、推理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路,展现推理过程。让学生在经常地训练中掌握判断、推理方法,逐步地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抓一个“说”字,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
        “说”就是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要会正确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题意、思路、策略充分“说”出,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如:果园里有苹果树250 棵,梨树比苹果树少50 棵,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1、先引导学生说清题意:题中告诉的一个条件是苹果树250 棵,另一个条件是梨树比苹果树少50 棵,问题是求梨树与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2、引导学生说思路:要求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知道梨树的棵数和苹果树的棵树,苹果树的棵数是已知的,应先求出梨树的棵树。这样的思路明确了,解题策略就出现了。
        3、说列式:梨树棵数为:250 -50 = 200(棵),苹果树与梨树一共有的棵数:250 + 200 = 450(棵)。“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明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加条理。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六、抓一个“变”字,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变”就是变换条件、变换问题。它可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说明问题实质,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敏捷。如“有红气球6个,有黄气球24 个,共有多少个气球?可变为:①有红气球6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18 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②有黄气球24 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18 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③有红气球6个,比黄气球少18 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④有黄气球24 个,比红气球多18 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⑤有红气球6 个,黄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 倍,共有多少个气球?⑥有黄气球24 个,黄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 倍,共有多少个气球?尽管条件叙述形式变了,但其黄气球、红气球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这种变换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是固定在某一个问题的结构和解法上,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总之,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