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的小学数学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1.课前谈话
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给你一个普通的圆,你能产生哪些新想法?
学生发挥想象,交流想到的各种物体或想法。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词或符号表示大家还有很多想法。
生:用“等等”表示。
生:用点点点(……)表示。
生:直接说“还有许多”。
师:由一个普通的圆产生这么多全新的想法,大家真会创造。老师估计小朋友们也会自己创造数学知识。从哪里开始创造呢?
随之出示课题“由相同加数的加法想到……”。
2.交流对“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理解。
由于学生们对“相同”、“加数”、“加法”这几个概念已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我们估计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对“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理解。事实也如此,学生们自己举出了“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算式。当屏幕上出现了相当多的算式时,再次引导学生用符号或词语表示“我们小朋友还发现了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为促使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比较顺利地提升自己的认识,在学生举出“相同加数的加法”的算式后,还要求学生用“() 个() 相加得()”的句式说说他举出的算式。并有目的地提问,引起学生对“相同加数的个数”的注意。
生:5 + 5 + 5 = 15,也就是3 个5相加得15。
师:咦,5 + 5 + 5 = 15 算式中没有“3”呀,你这里的“3”是从哪里来的?
生:一个、两个、三个, 是3 个5相加(学生把“3”读出了重音)。
师:噢,是你数出来的。
3.在生活中寻找用“相同加数的加法”解决的问题。
师:老师变个戏法,把屏幕上的加法算式都藏到生活中去了。你们还能从中发现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吗?屏幕上出现“一双手”的图片。
生:5 + 5 = 10。
师: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左边5 个手指,右边5 个手指,合起来是10 个手指。
生:这里面还有“1 + 1 = 2”。
生:对,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一共有两只手。
屏幕上再出现一组口算题(排成3 列,每列两题)。
师:我们小朋友做的口算题排得整整齐齐的,那一共计算了几道题呀?你能从中发现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组织学生比一比:“3 个2 相加”和“2 个3”相加都等于6。
师:大家的小眼睛真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用相同加数的加法解决的问题吗?要求和你的同座先说说发现的问题,再写一写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在交流活动后安排学生休息五分钟,接着继续下面的学习。)
4.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用图片的形式出现“电脑教室里,一张电脑桌放2 台电脑,9 张电脑桌一共有多少台电脑?”的问题。在学生写算式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写算式时的辅助动作。
师:××,老师刚才注意到,你在写9 个2 相加的算式时,怎么一边写算式一边在数数?
生:算式太长了,不数就不知道写了几个2。
师:这个经验很好,哪个同学还有写9 个2 相加的成功经验?
生:先写几个2 相加,停下来数一数还缺几个2,再写。
师:写9 个2 相加的算式,都这样麻烦,那如果电脑教室里有20 张、30 张电脑桌,写20 个、30 个2 相加的算式,那不更麻烦吗?看来我们有必要创造一种新写法,把9 个2 相加写简便些。
5.学生再创造。
由于前面的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有关经验,因此,稍一会儿,就有学生写出了新写法。
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些新写法数学书上都找不到。但就像科学家们的创造一样,刚创造出来的新东西,往往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小朋友们的创造也不例外。下面,把我们的新写法和原来的9 个2 相加的算式比一比,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逐渐体会到,新写法虽然简便了,但没有把有9 个2 相加表示出来。
师:好,那我们在第一阶段创造的基础上再来创造既简便,又表示9 个2相加的写法。在大力鼓励学生们创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既然新写法中出现了9, 就表示“9 个2 相加”,那是不是还有必要在新写法中写两个2、三个2 ?学生们进一步创造为:师:太了不起了。但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这三种写法中都写了“2”和“9”,能不能把2 和9 改成8、10 或其它数?为什么?能不能把9 写在其它位置?
通过上面的提问,引导学生反思,更加清晰地把握住新写法的关键。并着重让生2 和生3 讲讲为什么这样写,促使学生认识到:为保证新写法不至于像生1 的写法那样引起混淆,应该在“2”和“9”之间加个符号。
师:除了像生2 那样在2 和9 之间加个“点”,或者像生3 那样把“2”和“9”隔开些写以外,你们还想加个什么符号把“2”和“9”联系起来?
生:我喜欢★,我想加个★。(请学生上台在“29”、“92”中间加★。)
生:我想加个△。(请学生上台在“29”、“92”中间加△)
……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有意思的符号。那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想到了什么符号吗?
用多媒体出示:“你知道吗?”(由于相同加数的加法是特殊的加法,所以,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想到把“+”转过来成“×”,用“×”把“2”和“9”联系了起来。)
随后引入乘法算式的读法以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练习(略)。
7.交流学习体会。
思考
是什么让同一知识点的教学呈现出了天壤之别的差异?答案是肯定的。当我们从文化的视角探究数学的内涵时,我们不仅看到了数学的知识、技能,更看到了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价值观……因此,数学教育的过程完全可以成为学习者文化素养的养成过程。反思上面的教学实践,从文化视角构建小学数学的教育活动,要注意:
1.把数学教育看作一种文化活动,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思考体验相协调。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其借以表现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背景。因此,当我们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来组织时,就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中,朴素地开展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会。这些是学生内心世界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不断拓展的文化基础,是学生学习学校数学的必要背景。如果脱离了学生已有的数学文化活动的经验和体验来组织数学教育,就很难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上一篇:对圆的认识的分析及教学基本思路
下一篇: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