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直观演示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教学中重视运用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及其他教具,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鲜明、正确的感性认识。如教“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几种不同的图形?教师通过教具或多媒体进行演示,得到如下图所示的三种不同图形( 以直角三角形为例) :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分别拼出不同的三种图形,并指名学生演示。在教师和指名的学生演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演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乘热打铁,引导学生讨论,拼出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演示,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巧设练习 激发兴趣
数学教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练习题的形式体现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概念法则,要通过练习去理解;知识要通过练习去巩固;技能要通过练习去形成。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课本上练习题多而产生枯燥、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练习数量适当,练习难易适度,练习形式多样。如在教学中,可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解等训练形式,创设民主和谐,直观比较,讨论探索的情境,保护学生思考探索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把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不愿意练变为愿意练、喜欢练。
上一篇:透过“开放题”看课改
下一篇:直观 操作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