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 操作 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一、生活实际入手,引发数学问题
费赖登塔尔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也就是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我的新课导入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老师想向大家了解一个问题,愿意吗?
生:愿意。
师: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生表现的很高兴)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 :很大。
生2 :非常宽松。
生3 :很温暖、很舒服。
生4 :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是女孩,爸爸是男孩,怎么穿?
生2 :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
生3 :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象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学习后大家一定会更明白。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兴趣盎然,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学生的有些回答,已远远的超出了数学课的范围,思维活跃,并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二、加强直观操作,形成清晰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例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中,由于体积概念的子概念比较多,有“物体”、“空间”、“占空间”、“占空间的大小”等等,学生真正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直接出示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然后由学生自己讨论,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最后,以直观形象的手段,通过质疑——演示——释疑——举例的方式,逐层理解“物体”、“空间”、“占空间”、“占空间的大小”,以减少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建立体积单位的正确表象是教学中的难点,我首先设疑,出示下图,让学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1 和2 比较,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但3 和4 比较就不那么容易了,仅仅数块数不能确定体积的大小,用眼睛看也不能判断出体积大小。
怎么办呢?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单位才能判断出体积的大小,自然的引出体积单位。然后逐个出示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物,再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物,通过看——量——摸——举例,使学生清晰的知道每一个体积单位的大小,让体积单位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地印象。
上一篇:激发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