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言语训练为主线,通过发展学生的言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呢?我浅谈一下近年来,在实施读讲精练教学法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 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 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 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铺设语言的阶梯,引导学生会“说”。
小学数学课要把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之中,巧妙地铺设语言阶梯,让学生学得深,记得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在教学“32 个同学做纸飞机,平均分成4 组,每组有几个同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这道题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先告诉了我们什么?再告诉了我们什么? 要我算什么? 只要说清了这几句话,学生就从应用题的生活语言中找出了条件和问题,抓住了理解应用题的关键。接着再让学生口述解题的思路;要求每组有几个同学,就是把32 个平均分成4 份,求每份是几个? 这是把“数学语言”32 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 根据“要分的总数写在前面作被除数”,“平均分的份数写在后面作除数”,引出“32+4”,转化为“数学式子”,使学生会用日常“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两个“转化”的数学语言阶梯,来发展数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用数学书写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