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题教学三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数学和语文两学科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在解答文字题时,可根据文字题中的语法结构,分清主语、谓语、定语和宾语,并运语法知识把文字题进行缩句,突出基本数量关系,判断运算的先后顺序,正确列式解答。缩句时,先把题中带有“的”的定语成分找出来,暂略去。剩下主语,谓语,宾语部分(既所求问题)。再看主语、谓语部分的数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数,就要先求出来(在这儿可以考虑是否要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变为已知数后方能继续计算。如:“18 与24 的和除以34与27 的差,得多少?”可先将带“的”的定语部分暂略去,缩句成:“和除以差,得多少?”由于“和”与“差”都是未知数,运算顺序是先求“18 与24 的和”,“34 与27 的差”,最后求“‘和’与‘差’的‘商’”。如果在求“和”与“差”的算式部分不加上小括号,那么按四则运算顺序就要先算除法,不符合题意,所以要在求“和”和求“差”的算式部分加上小括号,列式为(18 + 24)÷(34 -27)=6。
二、根据文字题的问句判断运算顺序
文字题的结构与应用题的结构基本相同,具备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在判断运算顺序时, 可看问题出现的是“和”、“差”、“积”、“商”中的哪个字,那个字在问题中出现,有关这个字的运算就是本题计算的最后一步。如:
(1)12 加18 减去7,差·是多少?
(2)12 加18 减去7,和·是多少?
第(1)小题的问题是求差,运算顺序是先求12 加18 的和,后求差,列式是12 + 18 -7。第(2)题的问题是求和,运算顺序是先求18减7的差,后求和,列式是:12 +(18 -7)。以上两题的已知条件相同,但问题不同,因此,运算顺序、列式都不相同。
三、根据题目中的“再”字判断运算顺序“再”应理解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表示又一次怎么样。如果文字题中出现“再”字,在判断运算顺序时,“再怎样”就是后边计算的步骤。如:“18 加9再除以3,得多少?先要求“18 +9”的“和”,再计算‘和’除以3的商”。列式为:(18 +9)÷ 3=9。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练习题的设计
下一篇:小学数学学习读练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