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新霞 时间:2014-10-15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逐渐变得“活”了起来。学习内容的开放,灵活,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的“自由度”。教师当中存在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课上热热闹闹的课就是符台新课程理念的好课。然而,在这些“热闹”的背后,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会不难发现,许多教师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对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笔者也曾观摩过许多“新课例”,有些教师为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索精神,一堂课下来,只推导了一个公式或证明了一个法则,连基本的练习都没有几道;还有些教师前半堂课采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学生学得是像摸像样,可是到了后半堂课出示的练习题则仍是机械的重复练习。这两种教学例子实质上都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值得我们深思。为此,笔者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想对这个问题作如下的阐释。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法则的应用。但是鉴于传统教学注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湮没在无穷无尽的、机械的、重复的、毫无实际意义的练习中的弊端,新课程实施中的练习设计有它自身的特点,倡导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特点
        新课程中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既不能走老路,让学生一味机械、重复的练习也不能只顾追求新颖,而偏离了数学学科的核心思想;既不能单纯的出示一些文字符号式练习使学生从中日益感觉枯燥,产生厌学情绪,也不能设计一些似热闹,却没有多大思维价值的练习,让学生在热闹之后,感觉不到得到了什么或提高了什么。数学练习的设计不能为了练习而练习,练习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提升,学生通过练习应在包括数学本身在内的各个方面都得至到锻炼和提高。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练习设计的五大特点。
        1. 典型性
        课堂练习设计必须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而精心设计,这是以往教师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一刀切”、“满堂灌”带来的问题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必须对练习的设计搞“优化”。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必须注重设计最能凸现教学重、难点的练习,练习的量可以少一些,但一定得保证每个练习之间既存在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又不能是形式上的雷同,避免重复练习。
要注意将学生中最易出错的题目拿出来练习,通过对学生错误练习的讲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认知结构。学生在练习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做,做到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