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悬念——让学生在期待中积极参与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预知后事的迫切要求。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提出问题:为了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一棵树(B点)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插一小旗做标志,沿南偏东方向走一段距离到点C时,测得∠ACB为30°,这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如图1)。
师:你能说出估测河流宽度的依据是什么吗?
问题提出后,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定式思维,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悬念, 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引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学生思考,教师在巡视中提示:你量一量∠ACB和∠ABC的度数,量一量AB和AC的长度。)
生A:老师,我发现了!∠ACB =∠ABC, AB = AC。
师:大家也认为是这样的吗?
生(合):是这样的。
师:事实是这样的,但是,你们能否从理论上证明它吗?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测量河宽的问题情境,并提出:“你能说出估测河流宽度的依据是什么吗?”引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学生探究寻找河流宽度依据的过程就是寻找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量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相等,两个角的对边也相等。这是学生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二、引启讨论——让学生在思辨中积极参与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算术平方根概念后,多媒体显示:如果说大象和蚂蚁的体重相同,你会相信吗?不妨设大象的体重为x,蚂蚁的体重为y,它们体重之和为2S。
上一篇:自主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探索勾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