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品格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一、注重知识的溯本与求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积极向学生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尽可能充实和丰富历史和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认知需要和探索的欲望。
始终注意立足于教材,适度地再现和引入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卷入问题被提出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等等。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以至想“活”起来。我尽可能做到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所必然要碰到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同时给予时间加以解决。不贪图方便,不以讲解乃至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和启迪。因为那样会导致学生以听讲代替思维,而结果是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自己动手做起来什么都不会。
二、注重加强解题的思维力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对解题全过程进行分析的习惯。解题开始时,要引导学生对课题的结构、性质、难度,以及课题与以前解决的课题的联系进行有效的估计和判断,以保证解题沿着正确的、有意义的乃至最佳的思考路线进行。解题中,要引导学生随时根据解题的进展和要求,调控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向。解题后,要引导学生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案。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数学总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品牌牙膏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小红每次刷牙时都挤出1厘米牙膏,一支牙膏可用36次。现在该品牌牙膏推出新包装,将出品处直径改为6毫米,其它保持不变,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刷牙时挤出1厘米牙膏,问推出新包装后这支牙膏可用几次?”
对于这道题,学生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每次挤出牙膏的体积,再求出这支牙膏的容积,然后求出推出新包装中小红每次挤出牙膏的体积,最后再求出可用的次数。这样显然较为麻烦,我启发能否考虑运用比进行求解。
上一篇:用“发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如何让数学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