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九年级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如在验证定理:“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新浙教版九上第4.3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2》是这样安排的,如图4,△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方格纸上,请在方格纸内画一个△A′B′C′,使△ABC与△A′B′C′的三边对应成比例。量一量∠A与∠A′的大小,你认为△ABC与△A′B′C′相似吗?并说明理由。
图4
学生的困惑在于,量一量∠A与∠A′就能说明定理的正确吗?如果这个测量就能说明定理的成立,那何为“经过推理得到的真命题是定理”呢?更何况测量还有误差。
建议:如果是测量,也要明确告之精确度,这样也许会忽略掉那个测量误差;对于定理验证能用严谨推理的则要进行说理。其实在此处,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定理去推导,即把小三角形搬到大三角形中就能够进行严谨的说理。
三、应用知识时的困惑
应用知识解决应用题容量的增大是新浙教版教材的一个明显特征,在新浙教版九上第二章《二次函数》中,二次函数的应用就占了总授课时数8节中的3节。其中在第49页,新浙教版九上第2.4节《二次函数的应用(3)》中,有这样一个范例,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x2+x-1=0的近似解。教材中是这样求解的:
解:设y=x2+x-1,则方程x2+x-1=O的解就是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x2+x-1的图象,得到与x轴的交点为A、B,则点A、B的横坐标就是方程x2+x-1=O的解……
学生的困惑在于,在求近似解前要画抛物线,而在画抛物线时(一般采用“五点法”解决),已经求得方程x2+x-1=O的近似解了,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建议:教材的意图无非是想说明:能用画图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既然如此,就不如先提供给学生图象,再让学生求方程的近似解,这样的设计更为自然、合理。
上一篇:新教育下的数学情境教学
下一篇:把握思维原点 设计有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