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一、以新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教材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经历不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借助新教材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巧妙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现实设计生动有趣的提问,把学生引入新的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贴近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主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达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2.把提问作为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由于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局限,学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或问题质量不高,因此,教师可采用“设陷”“反问”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争论。设置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尝试探求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二、启迪猜想,使学生形成创新理念
如何启迪学生的心智,发挥其科学的能动的想象力去猜想未知、猜想奥妙无穷的未来,形成创新理念,这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也是教育的方向。况且新教材新增了推理与证明一章,重在强调归纳推理,即合情推理与类比推理,即“猜想”。数学中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飞马猜想、地图的“四色猜想”、哥尼斯堡七桥猜想等等。
哥德巴赫猜想是:
由3+7=10,3+17=20,13+17=30观察到
10=3+7,20=3+17,30=13+17,
发现的规律是:
偶数=奇质数+奇质数
6=3+3,8=3+5,10=5+5,12=5+7,14=7+7,16=5+11,……1000=29+971,1002=139+863,
… 哥德巴赫大胆猜想: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质数之和.
多少年来,许多优秀的数学家都在努力证明这个猜想,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教育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中考总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