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案导学 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源于“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主体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提出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此一教学形式,恰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学案导学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近几年来,结合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以学案为依托,对初中数学新授课环节进行了探索。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参考和翻阅与其相关的资料,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把所学知识由教本结构变为认知结构,把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题目,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形成一个学习方案,于上课前分发给学生,以备课堂上使用。现就结合学案导学对数学新授课基本环节做以下阐述:
        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中,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数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问题驱动”,使之产生悬念般的学习新知识的期待。因为问题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源泉,是诱发思维的导火索,是智慧生成的土壤。构建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索与问题求索的欲望,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走向探究性学习的境界。教学中,尝试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去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几年来的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了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成功的快乐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学案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编制不同类型的练习。学生根据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依学案自学,读书研讨,个人有疑难时,可以同位讨论,也可向老师请教。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小组内同学讨论,临组互补讨论,组长向老师汇报学习的疑点、难点。
在学生学习时,教师一方面要巡回指导,一方面要以平等的心态参加讨论,适时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另外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书匠”形象转变到“智慧型教师”,必须打破对以往教学的认识,确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对学生、课堂和知识形成新的认识,真正体会“对话”、“互动”、“交往”等新的理念在课堂中重大意义。只有在思想上真正有所转变,才有可能在实践中真正践行这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