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次数学探究性学习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数学思维的起点,是激发学生高度智力投入的基石,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发现这些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时,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扬起思维的风帆不断探究。如设置具有相关内容和阶梯性的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如果问题设置到位的话,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经历亲身实验,不断的去发掘相关知识,在问题不断被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后继问题的探究中去。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不同层度学生的差别,问题设计深浅适中,层层深入,既要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比如,下面是我指导学生在学习“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教学中的探究问题时的探究式学习。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起学生探究兴趣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某个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老师对提出问题学生的赞许成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一颗火种。
显然计算过程比一般做法更加简明易算。
这样一来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新课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主动来问我是否还存在类似的规律需要探索,于是我进一步激励学生,这里还存在相同的一组比例关系,看哪位同学能发现?这样一来在学生中立刻产生了轰动效应,每个同学都行动起来,去探索和发现是否真的存在这种关系,甚至有同学对我说的话提出“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很多学生反映数学单调、枯燥。把数学做为不太喜欢的学科。实际上数学是现实生活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简而言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经常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适当的设置一些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情绪,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前面问题的提出,学生们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不久就有学生总结出:
我们在验证的过程中探求规律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运用,从而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各种各样具有探究性质的数学问题,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契机,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个人或学生群体探索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和自由探索,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探讨交流,学生真正开拓数学思维,提高了理解运用能力。所以说数学课上一个好的问题设计,会将学生置于猜想、探索、发现的情境中,会使学生在多层次的探究活动中,体会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妙处,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上一篇:初三数学总复习学法指导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