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递进问题,激活创新思维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知识与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脱离开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便失去基础,不去发展思维能力,难以有效地掌握知识,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数学家庞加莱曾指出:“数学发明创造就是识别、选择,是知识的重新组合”。因此,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中建构递进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建构概念型递进问题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深刻理解概念才能灵活应用。概念型递进问题诱使学生在问题意识驱动下,产生积极的探索趋向,在感受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加深概念的认识。
如教学正方形时,我们建构下面一组递进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究。
1.四边形ABCD在 时为平行四边形?2.□ABCD在 时为矩形?在 时为菱形?3.四边形ABCD在 时为矩形?在 时为菱形?4.矩形ABCD在 时为正方形?菱形ABCD在 时为正方形?5.□ABCD在 时为正方形?6.四边形ABCD在 时为正方形。
从图形最低状态开始,每层递进,提出一个新问题,引导学生跳出狭窄的单向思维定势,从边、角、对角线等不同角度,全方位探求满足新的特殊四边形的条件,直至最后,水到渠成,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二、建构解题型递进问题
教材中典型例、习题蕴含着丰富的潜在教育功能,教学时从巩固双基,发展能力入手,构建与例、习题相关的递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法,发现规律,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学会学习的本领。
我们建构下面一组递进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究。
已知直线y=kx+b经过点A(9,10)和点B(24,20)。
1.求k和b时,先由条件 可得 ,再由条件 可得 ,从而解出k = ,b = 。
2.满足已知条件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交点坐标是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4.像上面 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5.这条直线是否经过点C(30,24)?
6.求点O到直线AB的距离。
7.求△AOB外接圆与内切圆半径。
8.求证OA、OB是方程x2-10x + 24=0的两根。
又如:假设有8人参加一个宴会,每2人之间都进行一次握手,问共发生多少次握手?
这个问题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它的解决包含着多种策略,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解法1 构造图形法。
思考1 如图,在圆周上用A、B、C、D、E、F、G、H表示8人,A与其余7人发生7次握手,B与其余6人发生6次握手……G与其余1人发生一次握手,所以共发生7+6+5+…+1=28次握手。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