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数学课质疑反思的习惯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例题:“如图,在Rt△ABC内有边长分别为a,b,c的三个正方形,则a,b,c满足的关系式是( )(A)b=a+c (B)b=ac (C)b2=a2+c2 (D)b=2a=2c”。因为漏印了图,留给师生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按已有的条件和结论,自主画图探索,借题发挥,结果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通过对学生自己画的图形进行筛选,大致有以下几种合理的图形(1--4);

其次,再分小组讨论各种情况的解题思路、方法;
最后,综合各小组解法,得出结论如下:
由题意得,每幅图中的两个阴影直角三角形相似,由图1和图4得 ,化简可得a、b、c的关系式为 ;
由图2和图3得 ,化简可得a、b、c的关系式为 。
以上得到的关于a、b、c的关系式是初中阶段两种常见的线段之间和、差及线段之间成比例的关系式,是学生学习图形的相似的典型题型。
课后,我自己反思上述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在新课标理念下,通过数学课上的自主探索、分组讨论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成功感,由此激发学生心中学习数学的欲望,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提出了很多有思想性的看法。我想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教师要通对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唤醒学生心中最好的“数学老师”。
上一篇:浅谈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的开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