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课本问题的变式训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变式一:如图,D为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DE⊥AB于点E,DF⊥AC于点F,过点C作CM⊥AB于点M,那么DE、DF、CM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
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学生很容易想到:CM=DE+DF.其次引导学生分析该问题属于证线段的和差关系,应采用截长补短法.法一:截长法.可以过点C作CN⊥ED并交ED的延长线于点N,易证四边形MENC为矩形,可得EN=CM,欲证CM=DE+DF,只须证EN=DE+DF,而EN=DE+DN,故证DN=DF即可.通过证△DFC≌△DNC即可得到DN=DF.法二:补短法.过点D作DI⊥CM并交CM于点I,证CI=DF即可.法三:由于CM是等腰三角形的高,于是联想到等积法.可连接AD,因为△ABC的面积等于AB•CM,△ABC的面积还等于AB•DE+AC•DF,又AB=AC,故CM=DE+DF.
通过此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距离的和等于腰上的高”这一性质.
这是一道很常规的证线段的和差问题,学生想到方法一、二很容易,此题出彩点在引导学生想到等积法及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又一重要性质,并应用该性质解题,于是引出变式二、三.
变式二:点D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上任一点,DE⊥BC于E,DF⊥AC于F,那么DE+DF的值为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某省市一道中考填空题.有了变式一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知道求DE+DF的值就是求等边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再利用三线合一及勾股定理可求得DE+DF=.
解:过点B作BG⊥AC于G,连接CD.∵SABC=AC•BG,又∵SABC=AC•DF+BC•DE∴AC•BG=AC•DF+BC•DE,而AC=BC,故DE+DF=BG.
又∵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G为AC的中点,∴AG=1.∴BG=.即DE+DF=.
下一篇:数学中的情境教学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