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预习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以其持续发展为本,培养的是一个能持续发展的人.一个不会自习的人怎能持续发展,怎能实施终身教育,怎能构建学习型社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使学习更具目的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并不需花很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分析,只须通过问题提问,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作重点精解,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某一知识点的结构、用法及需要注意到的地方.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省力省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实施了素质教育.
        有的老师说:我的课堂就是要保持一种神秘感,学生预习了,我的课堂就没有意思了,课堂上就没有探究了.其实,你的这点神秘感如果让学生自己提前去学习也能达到,你的课堂完全可以处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甚至探究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何必要花这么宝贵的课堂时间去讲学生自己都能解决的问题.
        预习不是每个学生天生就会,我们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预习,要给学生不断强化预习的重要性,开始时还要强制检查.下面我就不同的课型的预习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一、内容比较简单的,你只需要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动脑完成任务即可.例如我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是这样安排预习任务
        1.回顾知识:                     叫等式.举例说明                       .
        2.预习等式性质:(1):   (2):    
        3.完成下列练习题:(略)
        4.预习疑难摘要: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他们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 能让 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因为这一部分知识相当简单,学生以学就会,只要学生预习了,课堂上根本就可以一带而过,节约时间.
        二、如果遇到内容是关于教学概念、公式、定理时,就采用笔记预习法,要求学生开始,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圈点,或者做简单的批注,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例如我在《勾股定理》的教学预习案是这样设计的:
        1.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勾股定理在中外是谁最先发现的,2.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3.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勾股定理?4.收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三、动手操作的预习,特别是几何图形这部分的教学,学生动手自己去做就很有好处,学生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我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3) 》之前,要求学生:1.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