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三、训练三“思”
1.训练敏捷的思维。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笨”,怕思考,这就大错特错了。思维是可以训练的。 这个问题,在一年级,肯定有人回答早,有人回答迟,但到了四年级,会得到“异口同声”的回答。这是反复训练的结果。计算、每一个知识点、阅读,都可以锻练思维。而要达到敏捷程度,计算不仅要过关,还要熟练;知识点不仅要掌握,还要能灵活运用;阅读不仅仔细,还要深思。
2.训练清晰的思路。同样一个题目,有些学生的解题过程,老师看了一目了然。而有些学生做完后,老师看了云里雾里。这种情况,在几何问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老师询问“某一步”是如何得到的,学生会加以解释。要知道,正规考试时,阅卷老师不可能到你身边询问的,他看得出来就给分,看不出来就扣分,甚至不给分。因此,解题规范性非常重要。解题过程的书写规范,就是思路清晰的一个体现。
具体解题时,先思考容易的,再思考有困难的。对于困难的问题,可以考虑解决它需要什么条件?条件具备,接着往下做。条件不具备,就继续寻找。例如,在△ABC中,已知∠A=60°,∠ACB=70°,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BCF的度数(图略)。首先,在Rt△ABE中,利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易求∠ABE=30°。求∠BCF,主要有两个途径:①90°-∠ABC;②∠ACB-∠ACF=70°-∠ACF。无论哪个途径,都必须再进行下一步:或求∠ABC,或求∠ACF。考虑到求∠ACF与求∠ABE的“同理性”,可以选择第②个方法解决。
3.训练新颖的思想。这一点体现在方法的选择和解题的技巧上。在上面的几何题中,再求∠BHC的度数。方法有:①在△BHC中,∠BHC=180°-∠HBC-∠HCB,再求出∠HBC和∠HCB;②在四边形AFHE中,利用四边形内角和求出∠FHE,再利用对顶角相等,求出∠BHC;③先求∠ABE,再求∠BHF,然后利用邻补角关系,求出∠BHC;④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BHC=∠ABE+∠BFH。第④个方法显然简单。
还有同学这样解决:∠BHC=∠ABE+∠A+∠ACF。尽管比方法④稍显复杂,便新颖的解题思想,还是值得大加赞赏的。
计算过关、知识点掌握仅是打基础,阅读才会使得我们的知识巩固和强化,而三“思”的训练却会使我们的知识得到升华,从而使得我们像插上翅膀一样,在数学的殿堂里自由翱翔。
上一篇:一道不等式证明问题的感想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