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丽英 时间:2014-10-15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创新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新课程改革把改革学习方式作为显著特征和根本任务,而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培养,几年来教学工作经验,教训和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我体会到:数学课堂学习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启迪思维,放飞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用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一次,在准备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判别式》复习课前,我写下了4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认为我们今天所复习的这一节课中,应掌握哪些内容?
 2.掌握这些内容有什么方法?
 3.你觉得初三中考时应如何考这一知识点?
 4.请你自编一道考试题目.
 初三的复习课枯燥无味,学生每天重复着老师安排下来的“讲—练—评”的固定模式.学生看见这四个问题就觉得很新鲜.虽然开始不知从何入手,但经过老师点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大家很快地投入进去,开开心心的上了一节课.
 苹果熟了从树上落下来,古往今来是一件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牛顿却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落下来?正是这个问题的提出,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出问题源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新课程特别重视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成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放飞思维的钥匙,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打开学生思维大门.
 二、在放飞思维中寻找创新
 古人讲:“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做标新立异的二月花,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更要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重新组合,学生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有常规的思考,也会有超常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独特、新颖的方法,在独特、新颖中创新.
 在反比例函数的题目中,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做到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的结果都是.不仅仅是这一题,还有如:,求等于多少等这一类型的化简题目,学生总是把直接乘以等号右边的数或式子.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让学生理解,改正错误,但效果不太明显.那天学生在做练习时又重犯错误,我不得不把这题再说一次.其实我真的不愿意再说了,所以有点不耐烦.这时,杨同学举手告诉我:老师我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让我记住,做这些题目时不会犯错.大家一听觉得很新鲜,都叫杨快点说出方法来.杨告诉我们,他借用整式加减法里的移项法则:“移项要变号”.如,表示乘的积是6.求时,把从左边移到等号的右边,就把乘变成除以就行了. “移项要变号”一般只是应用在整式加减法里,象等,.即变成,没有想到“移项要变号”被杨巧用在乘除法的计算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看是否可行.这独特新颖的方法很快让同学接受推广.
 三、学会等待,给学生思维放飞的机会与时间
 思维需要时间,创新需要机会,假如我们设计的问题仅仅是“对不对”,“是不是”,是学生不需要独立思考或深入思考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那学生就没有思考的机会,就不可能创新.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是具有挑战性,探索性或开放性,才能有创新的空间.但创新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否则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泯灭.所以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思维的火花的并发.
 我有这样一次的经历:在讲授一次函数性质的内容时我采用了自学方式,把学生前一天做好的作业拿到课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