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10-15
显然,挡住2/3,成像原理问题同变式1,即像仍完整,只是更暗些。
如果学生能搞清以上两个变式问题,回过头来再讲原题应选B,学生便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了。
四、解放思想,改变题目结果,引导学生对题设条件进行相应改变,这也是一种“变式”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变式简化题目,也可以从题目出发,利用变式更改原题目的的一些题设内容,从而使题目更具有探讨性和研究性,更利于学生深入地掌握物理规律和事物的本质。

例:如上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内的水缓慢进行加热,当烧杯内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内的冰将( )。
A.有一半熔化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不确定
学生根据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不难看出答案是C。为了加深认识,不妨利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试管内的冰何时才能熔化?”学生回答:“当烧杯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再对其稍微加热时……”当然,这种根据答案变化而寻求题设条件的“变式”,难度较大,但是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以上大量实例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恰当采用“变式”方法,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但是运用“变式”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度原则
即变式问题不可过多、过滥,以免喧宾夺主,冲淡主题,把原本规律性的题目变得错综复杂。
2.相关性原则
即“变式”问题必须真正有助于揭示事物本质,能加深学生的认识或拓宽学生的视野,不可生拉硬扯,以免节外生枝,偏离主题。
3.循序渐进原则
若采用的是一系列的变式,则应根据其逻辑关系,安排好这些问题的先后顺序,使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入,跳跃性不可太大。
当然,要想合理、自然、有效地应用“变式”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这有赖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经验的丰富积累。
“变式”的核心,是一个“变”字,古人云“变则通,通则久”。新颖有趣的“变式”问题,不仅可以加强对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同时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信息大量增殖,并且能拓宽思路,遏制单向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在解决“变式”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认识到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这样就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树立科学人生观有重要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变式”的方法必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刁春美.变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陈栋梁.初中物理概念图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
[3]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合沟中学 221439
The Application of “Varia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UN Fujiang
Abstract: Concepts and laws in physics are abstract and profound, so, students can’t deeply grasp them only by learning by rote. In physics teaching, variant is a kind of flexible problem-solving method and teachers should lead students to apply variant so as to make difficult problems to be simpler.
Key words: physics teaching; variant; expanding thought
上一篇:注重策略 备战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