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峰 时间:2014-10-15
        v4= m/s=v0+4a
        物体在前4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 s末的瞬时速度,则 v2= m/s=v0+2a
        联立上面两式,解得:a=2.25 m/s2, v0=1.5 m/s
        (2)一题多变:对题目进行开拓、变型,将题目的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加以变更,使一题变为多题,逐步引申、扩展,能有效调动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使思维具有变通性。
        例如,如下图,上表面粗糙,质量为M的小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A(可视为质点)从小车左端以水平速度v0冲上小车,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
        请问:滑块A若能停在小车B上,它们一起运动的速度是多少?滑块A在小车B上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通过变换题设条件,改变设问方式可以有:
        ①如果要使滑块A不从小车B上滑出,小车B长L至少为多少?
        ②小车B长L满足什么条件时,系统的动能损耗最大?
        ③若小车B长为L,要使滑块A从小车B上滑出,滑块A的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
        3.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设计实验是学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因为学生设计实验时,大脑中必须运用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考虑使用哪些仪器,如何装配,怎样操作。学生在思考中必须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因此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前提下,教师给定设计课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大家讨论,共同分析,选出可行性实验方案。
        总之,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