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的疑惑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晓平 时间:2010-07-11

【摘要】解决的石油相关问题是稳定世界石油价格的一个主要环节。中国的石油市场不捋顺,全球的石油市场就难以正常运转,因为中国需求虽然占全球石油交易份额不算大,但是中国进口的石油却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边际需求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分量,而这些不确定的短线交易必然直接影响着全球石油市场的边际价格,这是一个我们不应回避的问题。

2006年中国和世界一起继续饱受油价波动困扰,油价的高位运行和几番冲顶,使全球都为石油供应和石油安全忧心忡忡。尽管石油专家一再安慰大家石油资源在相当的一段时间不会“枯竭”,供应也不存在大的问题,但各国仍就为了应对所谓的“石油危机”过度反应,进一步为油价高企推波助澜,给投机家可乘之机,使世界成为产油国要挟的对象,更让石油公司赚得脑满肠肥。
7月24日,仅仅是因为全球数千家炼油厂中有3家出现电力故障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消息,就使纽约石油期货市场乱作一团,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62美分,收于75.05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9月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随之上涨86美分,收于74.61美元。纽交所8月份交货的汽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104.16美分,收于2.3142美元/美加仑;8月份交货的天然气期货价格每千立方英尺上涨46.6美分,收于6.605美元(1.85元人民币/立方米)。

油价再创新高,使石油进口大国之间以“能源安全”为由相互猜疑、相互防范、相互牵制、相互争夺,敌视的态度正在淹没合作的呼声。尽管一些石油输出国坐收渔利,但是令人红眼的石油美元使得一些产油国家和地区国家动荡不安。而另一些国家趁火打劫,希望利用石油动荡来改变国际社会的利益格局,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核武器,并以将全球油价推升至200美元/桶来威胁国际社会。而某些渔利者不仅暗中纵容,甚至公然出售武器给予撑腰,希望通过油价暴涨的捷径来重温已经逝去的超霸旧梦。
然而,据高不下的油价也再次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威胁石油进口国的同时促进了石油替代战略的全面开花。首先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开始积极调整石油战略,不仅要大力发展核电、生物燃料和氢能等,而且将准备开发利用北极圈地区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等新技术的发展,甚至认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更加积极的参与全球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以及提供最为敏感的核技术。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潜力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在迅速调整战略,国家批准建设规模巨大的“煤变油”和煤化工试验工程,更多的省份开始采用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等替代燃料,政府和民间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各种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之中,特别是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后,开启了石油战略储备的阀门。而欧洲、日本等化国家都进一步采取了节约石油和发展替代能源的政策导向。这一系列信号正在动摇着以对冲基金为核心的金融投机者对于石油赌博的兴致,一些国家更具诱惑的市场也将一些基金吸引走,例如:中印俄巴“金砖四块”的新兴金融市场等。热衷于“杀鸡取卵”操纵市场的石油输出国家,或许正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这场博弈最终的结局依然难以预测,尽管已知的环节正在向有利的方向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变数,而这些变数中许多因素却是来自中国自身。

首先是中国的替代能源战略到底能够行进多远?
对于发展煤制油或甲醇、二甲醚而言,水的需求量极大。晋、陕、蒙、宁严重干旱和荒漠化地区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不得不面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数据,山西、陕西、内蒙地区水资源储量839.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储量的3.5%。目前全国煤炭基地正开发和待开发的矿区70%缺水,其中40%属严重缺水。水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首要的紧缺和制约性资源,它涉及到要满足人民生活,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对于发展生物液体燃料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贫乏,人均不到1.41亩耕地,而且面临城市化侵占耕地、水资源供不应求、化肥本身也消耗能源资源等问题,粮食安全都难以自保,如何腾出土地保障汽车?
其次是汽车的超速?
我们原以为发展小排量汽车可以有效控制石油资源的消耗,然而去年的实际结果是该买大排量车的人仍在买,新造的小排量汽车使许许多多原来没有准备很快购买汽车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大家不仅为道路拥堵和油价据高不下而怨声载道,而且不得不为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支付更多的医疗费用。石油进口在2005年保持停顿后,去年再次以15%的速度开始增长。而国际上不仅开始担心中国自身,他们害怕中国廉价的汽车快速走出国门,有可能成为全球加速石油消耗的新隐患。
中国驾驭石油期货交易的能力?
导致对冲基金敢于在石油期货市场不断冒险,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石油期货驾驭能力不足存在某种因果关系,尤其是中国因素。2006年12月27日,中石化董事会发言人就财政部在2005年补贴100亿之后今年再次补贴50亿人民币一事表示:这是因为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大幅低于国际价格,尽管国家13次调整油价,但成品油价格未达到应调整的水平,致使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到9月末时,平均每炼1吨成品油亏损900元左右。
根据中石化的亏损额,每公升汽油中石油平均倒贴了0.755元。9月27日欧佩克一揽子原油价格为55.90美元/桶,相当于2.8 元人民币/公升,而北京93号汽油价格5.09元人民币/公升,由此可见中石化将一公升国际市场的原油转换成为中国市场合格的零售成品油大约需要3元人民币,而目前实际只能从市场得到2.245元。
2006年10月31日,美国新泽西87号汽油(美国燃油标准与中国不同)零售价格最低1.939美元/美加仑,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8792元,1美加仑等于3.785公升,折合4.036人民币/公升。10月30日欧佩克一揽子原油的价格为55.87美元/桶,约2.77元人民币/公升,跨国公司同样将一公升国际市场的原油转换成为美国市场合格的零售成品油仅需要1.266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中国与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一差距也许不仅仅局限与管理水平的问题,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紧靠31.37%的价格差额不可能满足石油的远程运输、仓储、炼化、配送、零售和各种税收等支出,所以他们并非是按照55.87美元/桶的价格来购买原油,更多的是依靠长线期货交易和在海外勘探开采中获得的廉价份额油。因此,他们能够在竞争环境中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汽油。
在2006年CCTV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国航空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家祥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2006年在油价据高不下,国内外各航空公司连续出现巨额亏损的情况下国航却大幅度盈利,秘密在于在2003年国航已预测了未来油价将上扬,并将油价通过长线期货交易锁定。而不断强调其亏损,并承担中国巨大石油供应的中石化肯定没有能够锁定油价,否则不可能在比美国油价高出许多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巨额亏损。这其中的责任也不应该全部在于中石化,否则财政部也不可能给予他们现金补贴。
中石化最近解释说:自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从2003年的平均28.4美元/桶,上涨到今年1至9月的平均66美元/桶,上升幅度高达132%。2005年,中石化采购进口原油到岸价平均为50.31美元/桶,而国家规定的成品油出厂价平均为43.98美元/桶。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油加工、成品油销售企业和原油进口商,中石化80%的原油需按国际原油价格外购。目前中石油下属33家炼油企业中有13家资产负债率接近或超过100%,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如若中石化能够在2003年和国航一样锁定一部分油价,今天的亏损肯定会明显减少。
让一个肩负如此巨大责任的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期货交易,是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的。否则就会出现节省了钱无人喝彩,亏损了钱人人皆曰诛之的尴尬局面,企业不会有意愿进行长线期货交易,只有通过现货或短线期货交易明确价格关系才是最没有责任的。其结果就是将中国消费者的软肋直接暴露给投机商,使全球消费者不得不为此承担价格风险,造成石油问题成为困扰中国崛起的绊脚石之一。
石油及成品油期货市场能否建立?

仅仅靠石油公司来平抑油价的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更多的人参与石油产品的期货交易,需要更多的效法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通过锁定油价来规避市场风险,需要建设一个可以实现良性“自组织”的市场。在这一市场中,尽管卖方交易主体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买方市场将会迅速形成,当务之急的是需要建立一个可以公平交易的平台,不仅要使供需各方进行交易,还要遏制非实际需求者的“投机倒把”,同时还要设法制衡垄断企业对交易的操控,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利用他们控制的公共资源优势形成价格联盟等问题。
在保护自己企业和引入竞争机制方面如何实现平衡?
我们在开发市场中既要引入竞争者,也要保护好中国自己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三大石油公司。中国人口正在步入老龄化,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口将需要社会来赡养,仅仅依靠为数不足的劳动人口将不足以维持,必须拥有一大批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依靠全世界的剩余劳动力来保障一个老龄化国家的运行,就如同今天的日本和英美等国,而石油公司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在目前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将这些全民拥有的国有企业养大喂壮,养儿防老,将来依靠他们来增加巨额养老金的支付。但是,我们又不能一味溺爱让他们成为不得不终身呵护的阿斗,所以既要放入鲶鱼,又不能让鲶鱼将鱼槽里的沙丁鱼都吃光。在目前不收取燃油税的条件下,这么大的利润空间我们的企业仍然存在巨额亏损,而那些“洋鲶鱼”就会争先恐后要求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企业不能适者生存,我们通过高油价只能喂肥“洋鲶鱼”。
总之,解决中国的石油相关问题是稳定世界石油价格的一个主要环节。中国的石油市场不捋顺,全球的石油市场就难以正常运转,因为中国需求虽然占全球石油交易份额不算大,但是中国进口的石油却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边际需求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分量,而这些不确定的短线交易必然直接影响着全球石油市场的边际价格,这是一个我们不应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