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中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契合看管理方式的演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5-10
在管理活动中,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因此,管理者应针对员工不同成熟程度,采取灵活机动,指挥协调、适当授权、奖惩有度、激励及时等权变的管理方式,才能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组织与员工双赢。
4、尊重事物规律,无为而治的卓越管理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管理思想提出尊重事物发展规律,追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强调顺势而为,即随环境变化与事物规律促使其前进,不应人为干扰阻挠事物的发展规律,更不能违背规律。笔者认为:这种理念应用于管理实践,要求管理者面临员工成熟度不断提高,应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管理方式宜采用适度授权到无为而治,这也是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第一项限至第四象限管理方式的经典写照。对于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卡曼、赫西与布兰查德认为,当员工高度成熟自治,即工作知识渊博、技能精湛、经验丰富、独立完成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融洽、工作中自我实现要求强烈,并有强烈从事该工作的热情时,管理者应充分授权于员工,让其独立完成任务。这种形象是克里斯·阿吉里斯在其不成熟—成熟理论中为管理者勾勒的员工高度成熟的形象,也是针对自我实现人提出的。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需求层次的最高境界,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人与事和谐、人与人和谐、事与事和谐的过程。对于自我实现人的管理,管理者应委以重任、充分授权、尊重其工作付出,并做好后勤辅助工作,促进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是管理者的天堂,管理最完美的境界,即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组织制度规范完善、人性,同时拥有高度成熟的员工队伍,充分授权与信任他们,轻松享受组织硕果。当然,管理者实施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是在组织内外环境稳定、组织规范与制度健全完善、员工各层次需要充分满足,职责扩大、成就欲望强烈,工作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突发事件及组织内外环境剧烈变化时不宜采用。
5、结语
管理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手段。笔者认为:管理效益来自管理过程的有效投人,如何获得满意的管理效能,需要管理者审时度势,针对组织内外环境变化,科学规范、灵活机动地整合组织资源,客观把握下属的人性追求,并随下属成熟度的变化,在完善制度、以人为本、权益制衡、尊重规律等方面有机应变,确保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实现个人、组织、社会的多赢。
上一篇:负离子产生技术
下一篇:揭开地球海平面和气温上升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