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研究
【摘要】我国政府于2002年4月15日正式加入了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统计虽然“入世”了,但不论是与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相比,还是对统计核算和统计数据公布的国际准则的运作要求相比,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目前都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使我国统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对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国家统计局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指标。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统计数据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
传统的统计数据质量仅仅指其准确性,通常用统计估计中的误差来衡量。但如今“质量”的概念被拓宽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概念也有必要拓宽。目前各国统计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对统计数据质量含义的解释和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对统计数据质量应涵盖哪几个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从本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数据质量含义的理解出发,确定了不同的数据质量标准。如英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是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客观性;韩国的质量标准则是适用性、准确性、时效性、可索取性、可比性、有效性。在我国,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核心质量、形式质量及延伸质量三大方面。
二、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人员大胆探索,辛勤实践,在指标体系、调查方法、统计标准、技术手段、数据报送与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推动了统计事业的发展。但是,浮夸风以及片面追求假、大、空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违背了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发展。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统计数据失真。统计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内在因素,表现在:统计部门内部各专业在统计方法、指标涵义、口径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统一;专业间统计方法改革不同步;统计范围、口径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出入有时还比较大;统计与财会在核算周期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并且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各级统计管理部门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对统计过程缺少制约与监督,对统计数据缺乏校验与复查的有力措施。
2. 设计时需求不明确,缺乏远见。数据库与文件管理系统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不仅存放数据,而且存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数据依存的时间、地点、类型和名称等原始属性上,还会在数据的转移过程中产生再生的相关性。搜集数据阶段使用的方法不正确,应用需求不明确等都会影响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处理手段发展不平衡。数据处理手段出现从基层的手工操作到省、国家一级政府统计数据处理的高度信息化。就地域而言,占全国70%以上的地方统计数据处理是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底,可靠性差,这与统计的及时性要求不相符合。统计所反映的当前经济现象的真实性难以确定。
4. 质量管理监督措施不够健全。由于多数检索系统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往往被人们忽视。绝大多数单位在数据准备、录入阶段缺乏审核等质量控制、监督措施,著录标引的检查,一般采取自己审核或互相审核的方法。缺少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造成统计数据不同层次脱离实际的偏差,给决策带来极大的不便。
5. 统计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基层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手段落后,统计人员素质比较低,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都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三、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以单项数据质量管理为主,缺乏综合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数据质量内涵的理解相对来说仍较为狭隘,在实践中主要围绕着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对数据质量的其他方面重视不够;在评估过程中,没有让社会公众和用户充分参与进来,评估机制缺乏必要的透明和有效性,未能取得社会各界对数据资料的充分理解和认可;对于多种经济成分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不够明澈;缺乏明确的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和目标。
从数据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在于:
1. 统计数据质量理论及其控制技术与政府统计实践脱节。各种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在我国的实际统计工作中的研究和应用不多,对于经常性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实际上还主要是采用事后的分析评估和挤水分的方法,而事前的分类预防控制不多,建立误差模型进行分析的也不多,所应用的仅有的一些事后质量控制技术和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组织活动没有实现很好的结合,虽然指定了主要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方法,但具体方法的应用、由哪些部门负责以及这些部门的质量责任、职权和义务并不明确。
2. 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全面。全程性上,只重视调查环节,不重视统计设计环节对数据需求的研究,从而影响数据相关性、及时性的提高;全域性上,所实行并取得很大成功的统计数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及经验,主要集中于几个专项的普查,应用范围较窄;全员性上,只重视统计系统内部的人员控制,而对统计系统外部的,占统计工作人员2/3的基层统计人员却无从控制。
3. 缺乏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统一的质量管理规范。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缺乏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缺乏相对统一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导致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混乱。
4. 控制措施与事后评估结果及发现的问题没有很好结合。统计是一项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每一次新的修订统计设计都应反映出上一次数据质量评估的结论以及质量改进的要求。但是从公布实施的统计调查制度上看,事先的控制措施,如填表要求中的平衡关系,逻辑审核关系用于质量控制的设计内容较少。
四、提高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多年来,国家统计局一直把统计数据放在首要地位,通过不断努力与实践的,摸索出一套方法,即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对统计数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此,结合专家学者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研究,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搞好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国家统计局在《国家统计制度的总体方案》中提出了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案体系”指明了抽样调查作为新统计调查体系的主题,精简全面统计报表。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推广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它避免了对总体单位的逐一调查和较多的中间环节,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各方面对统计数据在调查过程中的干扰,因而使得调查的数据较符合客观实际。它具有事先及控制抽样平均误差和便于对样本指标进行检查,避免调查工作中间环节的弄虚作假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加强统计法制法规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保障。在企业统计工作中,主观随意性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领导者的法制观念和对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统计数据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的统计法制观念,具有基本的工艺技术知识和统计技能的统计人员,才具有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健全统计法规,防止某些企业领导和统计人员对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要确定统计犯罪的界限,作出良性的具体规定,以强化统计法规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应通过典型案件的查处和暴光宣传《统计法》,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制观念和执法自觉性,使《统计法》真正成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保障。
4. 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统计数据质量与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队伍稳定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统计人员是提高统计信息最基础、最原始数据的源泉,因此,为了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搞好他们的上岗和在岗培训,要实行“统计员资格”制度,达到合格标准并取得上岗合格证方可上岗。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掌握多种使用统计分析方法,例如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其次还要提高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做到“一专多能”。依靠科技手段快速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企业还应按规模大小、统计业务的难易程度,配备有一定统计职称的综合统计人员,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5. 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质量评估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保证。首先,可运用抽样调查法推断总量指标的准确性,它是对全面报表、普查、重点调查的基层统计数据或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或误差判断的科学方法。其次,运用回归分析法检测统计数据的可信度。例如,在对汇总数据的评价中,可利用回归分析,发现矛盾,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并可用计算机建立模型,对各类数据纵横比较,以确定其质量。另外,还可用主次因素排列分析图、因果分析图来分析各种统计数据质量。在多种经济成分的统计数据中,要寻求一种能够多因素同时考虑的方法,不能只局限与一些单一因素的评估方法。例如运用模糊评价法等。要加快成立相对独立的专门从事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社会终结组织结构,确保统计数据评估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6. 加大新的统计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途径。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遏止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质量的其他腐败行为。
总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在明确什么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抓住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提高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三大职能的发挥。
五、结语
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统计数据的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目前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不论是与社会各界的需求相比,还是与相关国际准则的运作要求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完善我国统计制度是一项长远的任务,这需要统计人员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
[1]李金昌.论什么是统计数据质量[J].统计与决策,1998,(9).(下转第22页)
(上接第50页)
[2]唐修亭,韩鹏.试论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问题[J].统计与咨询,2000,(6).
[3]贾维洁.统计数据质量之我见[J].统计科学与实践,2002,(1).
[4]田静.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11).
[5]陈郁.弄虚作假统计数字现象透视[J].统计,2002,(2).
[6]史象奎.陈鹏程.当前统计制度报表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J].北京统计,2002,(7).
[7]刘建平.我国抽样调查研究[J].山西财大报,2002,(2).
[8]陆蓉.运用抽样调查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4).
[9]余芳东.国外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办法及经验[J].北京统计,2003,(7).
[10]李群.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之我见[J].上海统计,2004,(8).
[11]钱迎阳.如何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J].统计与决策,2004,(10).
[12]T.Dalenius.Errors and other limitataions of survey,Statistical Metho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ata quality[M].London:Academic Press Inc,1983.
[13]Gordon Brackstone.Managing Data Quality at Statistics Agency.Survey Method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