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袁芳 时间:2010-08-12
  [关键词]社会保障覆盖面:养老方式:支付能力;医疗保障

  [论文摘要] 国际经验袁明,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支出要增加,而且医疗保险金支出也会迅速增加,社会负担会成倍扩大。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更大,老龄化日趋严重,一方面源于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的寿命普遍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国家的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婴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导致全球人口结构趋于老化。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规划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就被划定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一个老年阶段的医疗花费是中青年阶段的三倍以上,老龄化对养老金的支付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形成了很大压力。 
   
  一、我国城镇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规模大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6583万人(这个数字是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和人口),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达8811万人,老年人口数量巨大。 
   
  (二)速度快 
  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老龄人口从1982年的4.9%上升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底子薄 
  西方国家先进入化,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到人均大约1万美元的程度后进入老龄社会,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仅仅800美元时,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是“未富先老”国民制约着老龄问题的解决。 
   
  (四)负担重 
  我国是在没有社会保障积累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只能通过代际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这一代人要负担两代人的养老保险,即在供养离退休人员的同时,必须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准备部分资金。 
   
  二、人口老龄化挑战社会保障体系的应对能力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最为直接。 
   
  (一)首先,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覆盖面提出了挑战。 
  我国上世纪80年代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本应遵循广覆盖原则,可是,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做到应保尽保,覆盖面非常有限。2004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2.57%,2005年为1.7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3.38%。虽然覆盖面有所上升,但是远远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20%最低线。事实上。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全排斥了8亿人口,基本排斥了1亿农民工群体,广大农民及农民工仍然依靠自我保障。 
  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大数法则,统筹互济,如果没有覆盖全社会的“面”,没有包容所有劳动者的“群”,就无法达到这个基本要求,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因为只有扩大覆盖面,才能增加基金收入总量,才能降低抚养比,才能互助互济,平衡不同的负担。扩面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基金收入,也是保护劳动者权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做好扩面工作,一不能嫌贫爱富,二不能欺软怕硬(崇洋媚外),三不能喜新厌旧。 
   
  (二)其次,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 
  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普遍产生了“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这样一种家庭结构模式,另一方面,它也导致老年抚养比从1964年的6.3%逐渐上升到2000年的10.1%以及2050年的33%。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这两种情况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 
   
  (三)再次,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金支付能力提出了挑战。 
  为了解决新成立以来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存在的矛盾与困难,我国实行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度。但是,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措施”的养老金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空账”问题,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还仅仅为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5000亿元。 
  提前退休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和挤占就业岗位(退出国有企业而未退出劳动力市场),而直接的后果就是加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
  1、离退休职工人数急骤增加,“食之者众,生之者寡”,造成资金短缺。 
  退休人员增加较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口老龄化;1978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30:1,1989年为5.4:1,目前已急剧上升为3.1:1。近两年,我国每年离退休职工均以2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未来几年这种增速还要加快:另一方面是大量提前退休加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多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提前退休的规定。主要有:    A、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即特殊工种)的,以及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5年退休。 
  B、国务院确定的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有破产职工,可以提前5年退休。 
  C、纺织行业有压锭任务的企业中纺纱、织布两个工种中的挡车工,工龄满20年的可理提前退休。 
  D、资源枯竭的矿山、关闭破产的全民所有制职工提前5年退休,其中从事经原劳动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的特殊工种职工可提前10年(即男50周岁,女40周岁)退休。 
  2、解决基金缺口问题,从理论上讲,可以有提高收缴比例、降低待遇标准、延长退休年龄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等多种办法。 
  A、首先来看提高比例,现在的情况是,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全国平均已达22%,再加上医疗保险平均6%,失业保险平均2%,企业的负担已经很重,再提高缴费比例,无异于“杀鸡取卵”。 
  B、其次是降低待遇。通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标准几乎都是刚性的,上去了就下不来,降低待遇极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有很大风险。再次是延长退休年龄。这一条从道理上讲,绝无问题。现行退休年龄(即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是建国初期确定的,而当时平均人口寿命是42岁。退休年龄应根据预期平均寿命增长而延长 
  C、国际上普遍呈现延长退休年龄的趋势,从而使工作时间大大高于养老时间,而我国目前的工作时间与养老时间之比越来越小。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平均20岁就业,工作35年,养老15年,大体上是合理的。但由于我国实际退休年龄大大提前,在一些城市已形成平均工作25年和平均养老25年“一对一”的局面,而对于一些早退人群来说,工作与养老时间正成倒挂之势。这是世界各国绝无仅有的现象。但是。在当前就业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势必会挤占就业岗位,给就业工作造成困难。权衡利弊得失,至少近期难以实行。前三种办法都行不通,现实的可靠的办法,除了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和加强基金征缴之外,关键就是开辟新的稳定的筹资渠道。 
  3、社会保障体系能否正常运行,资金是后盾,必须切实抓好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管理、运营、监督工作,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保险费为主体、以财政支出为重要补充的、以多种渠道筹资为辅助的社会保障资金支撑体系。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A、强化手段,加大征缴力度。一是要全面稽核企业参保人数和缴费工资基数。二是要按照国家要求。彻底改变差额缴拨方式,全部实行全额缴拨。三是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参保意识,做到所有的用人单位,每个用人单位的所有劳动者应保尽保、不漏一人。还要合理确定社会保险费征缴比例,综合运用行政、、和舆论手段,强化征缴。 
  B、调整结构,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稳定、规范的财政支持机制,要把财政应负担的社会保障资金足额纳入预算,财政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要测算、合理确定社会保障资会在年度财政预算中的比例,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C、开辟渠道,积极拓展新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通过开征新的税种、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和福利彩票等渠道,充实社会保险基金。 
   
  (四)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如何建立一个即注重成本节约和又要提高服务质量的医疗保障制度,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制度提出挑战。 
  人口老龄化必然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挑战。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他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2000年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924万人,2001年为1815万人,2004年增加到3359万人,当年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到862亿元,比2003年上涨31.6%。由于我国目前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实行国家与单位共同负担,因此,在离退休人员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结论 
   
  社会保障的制度选择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国内学术界在这方面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是主张实行完全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制度;另一种是主张实行彻底的个人账户积累制度;第三种是主张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国内学术界对第一种主张的批评是现收现付它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危机;对第二种主张的批评是其缺乏社会共济;对第三种主张赞同的较多,这种混合模式在理论上既要保存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代际转移、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又要发挥完全积累制培养个人责任心,提高缴费积极性以及提高储蓄率等作用;同时还可以克服现收现付制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完全积累制没有再分配功能的弱点。因此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目前很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在朝这个方向改革,我国也最终选择了这种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模式。广辟途径完善资金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