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窥私门开审 360拒停开发隐私保护器
12月14日下午,轰动全国的“3Q纠纷”第一场诉讼——“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在北京首次开庭。腾讯公司坚持要求360停止开发隐私保护器;360则逐条驳斥了腾讯的诉讼理由,称不会停止开发隐私保护器。在经过几个小时的庭审后,法庭没有当庭宣判。
3Q大战转入诉讼期 腾讯、360互诉侵权
9月27日,360推出“隐私保护器”,称“与微软Process Monitor等4款监测软件同时发现QQ聊天软件未经用户许可,偷偷扫描用户硬盘的行为”,引发网民关注。腾讯遂于10月中旬向北京朝阳区法院起诉360不正当竞争,提出了360停止开发“隐私保护器”及相关软件、道歉三个月、赔偿损失400万、承担诉讼费等四项诉讼请求。随后,360称腾讯网故意捏造“360涉黄遭公安调查”假新闻,已在北京西城区法院起诉腾讯侵害其名誉权并获立案,要求腾讯公开道歉和赔偿1元。
此后,双方争执越来越激烈,11月3日晚,腾讯公司要求6亿QQ用户在QQ和360之间“二选一”,波及全国绝大多数网民,直接引发了工信部介入强力干预。而“腾讯告360”一案也一波三折,该案原定于11月25日开庭,但因腾讯临时追加新证据,360方面亦提出需要进行相应的新公证,在按规定向法庭申请延期审理后,获得了法庭的许可。
腾讯、360法庭激辩 360称自己“完全合法”
在法庭辩论中,腾讯公司认为,360为了市场竞争故意通过定制软件“抹黑”腾讯,其向用户提供的“360隐私保护器”软件,构成了对QQ软件产品的不正当竞争;此外,360在其网站上登载的“小心,QQ可能正在偷窥隐私”的部分文章也构成了对腾讯的不正当竞争,因此主张奇虎公司和关联公司奇智公司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360则逐条针锋相对进行了驳斥,360认为,“隐私保护器”只是为用户提供了一款中立的监测QQ等软件产品在用户计算机系统后台运行情况的工具,并将该软件产品运行后扫描或查看用户计算机系统中安装的软件和文件信息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对其中可能涉及用户隐私信息的情况向用户进行提示。该软件工具是否启动使用、以及对于监测结果是否涉及个人隐私,均可由用户自行选择和自主判断。监测反映出的结果,可由微软Process Monitor等类似功能的第三方软件验证,是客观反映事实的,因此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而按照被告提供的证据显示,QQ软件在启动后,大量查看用户电脑中与QQ软件无关的文件,如“temporary internet files”目录(存放用户上网历史记录文件的目录)、“history”(记录用户访问过的网址的目录)、“cookies”目录(存放用户登录各种网站、电子邮箱的登录信息)、用户电脑安装的电子银行工具软件文件等可能涉及用户个人隐私的目录或文件。
而且,QQ在登录后10分钟时,开始扫描并一一检查用户电脑上是否安装了各类软件(绝大多数是非腾讯公司的、但与腾讯公司产品有竞争关系的软件)。而当某些特定软件已经安装后,QQ.exe就停止扫描是否安装。按照法律的定义,用户的上网记录、登录各种网站及电子邮箱的登录信息、安装软件的种类数量等,均显属“隐私”范畴。而“360隐私保护器”将这种行为如实记录并提示用户,何来“捏造事实、诋毁商誉”之说?
同时,360方面表示,360在网站通过专题等形式向用户介绍“360隐私保护器”的功能、原理、运行结果。其中很多言论根本没有涉及到腾讯或QQ。而在网站上发布的文章中列举的QQ软件查看用户计算机系统中文件的情况、以及网络用户对QQ软件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投诉,均有事实依据,即来源于全国各地媒体的相关报道和论坛上的网友投诉,并非“捏造、散布虚伪事实”。而且在用语上,也无恶意诋毁、污蔑、诽谤等情节,因此亦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因此,腾讯的诉讼请求既无事实依据,亦无法律依据。请求法院依法驳回腾讯的全部诉讼请求
隐私保护尚存法律空白 专家:赢得用户是关键
360在答辩状中称,对于“隐私”的定义,我国法律还是个空白。在360官方网站的定义为:“个人信息,即通常意义上的隐私信息。个人信息指任何可以与某特定个人相关联的信息,包括姓名、签名、工号、社会保障号、电话号码、保险单号码、工作职衔、财务状况、账户号等”。
2008年12月,同样由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的“人肉搜索第一案”中,法院曾在判决书(朝民初字第29276)中,对隐私进行了定义:“隐私一般是指仅与特定人的利益或者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人生活、私人信息、私人空间及个人生活安宁”。法学界人士认为,该定义对3Q纠纷案有借鉴意义。
分析人士表示,“3Q大战”已进入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战,通过产品攻防殊死搏斗。第二阶段是公关战,各自喊话争取舆论支持。而当工信部介入干预后休战,第三阶段就是旷日持久的诉讼战。但最终谁能在这场漫长战争中胜出,还要靠各自的产品说话。谁能赢得用户的心,才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上周四(12月9日),360发布了新版“360隐私保护器”,新增了“360密盘”、“隐私清理”、“摄像头保护”、“监控上传”等全新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隐私防护方案。隆重推出360密盘。其中,用户可将自己的隐私文件保存在360密盘,不良软件无法扫描到里面的文件。360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360并不打算向腾讯屈服,继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发隐私保护软件”的态度。
有评论认为,3Q纠纷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公众也普遍感到厌倦。工信部也在11月21日发出通告,要求双方停止相互攻击,遵守行业规范,维护市场秩序。因此,腾讯和360应该采取对话而非对抗的行为,尊重用户权益,共同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腾讯、360法庭激辩 360称自己“完全合法”
在法庭辩论中,腾讯公司认为,360为了市场竞争故意通过定制软件“抹黑”腾讯,其向用户提供的“360隐私保护器”软件,构成了对QQ软件产品的不正当竞争;此外,360在其网站上登载的“小心,QQ可能正在偷窥隐私”的部分文章也构成了对腾讯的不正当竞争,因此主张奇虎公司和关联公司奇智公司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360则逐条针锋相对进行了驳斥,360认为,“隐私保护器”只是为用户提供了一款中立的监测QQ等软件产品在用户计算机系统后台运行情况的工具,并将该软件产品运行后扫描或查看用户计算机系统中安装的软件和文件信息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对其中可能涉及用户隐私信息的情况向用户进行提示。该软件工具是否启动使用、以及对于监测结果是否涉及个人隐私,均可由用户自行选择和自主判断。监测反映出的结果,可由微软Process Monitor等类似功能的第三方软件验证,是客观反映事实的,因此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而按照被告提供的证据显示,QQ软件在启动后,大量查看用户电脑中与QQ软件无关的文件,如“temporary internet files”目录(存放用户上网历史记录文件的目录)、“history”(记录用户访问过的网址的目录)、“cookies”目录(存放用户登录各种网站、电子邮箱的登录信息)、用户电脑安装的电子银行工具软件文件等可能涉及用户个人隐私的目录或文件。
而且,QQ在登录后10分钟时,开始扫描并一一检查用户电脑上是否安装了各类软件(绝大多数是非腾讯公司的、但与腾讯公司产品有竞争关系的软件)。而当某些特定软件已经安装后,QQ.exe就停止扫描是否安装。按照法律的定义,用户的上网记录、登录各种网站及电子邮箱的登录信息、安装软件的种类数量等,均显属“隐私”范畴。而“360隐私保护器”将这种行为如实记录并提示用户,何来“捏造事实、诋毁商誉”之说?
同时,360方面表示,360在网站通过专题等形式向用户介绍“360隐私保护器”的功能、原理、运行结果。其中很多言论根本没有涉及到腾讯或QQ。而在网站上发布的文章中列举的QQ软件查看用户计算机系统中文件的情况、以及网络用户对QQ软件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投诉,均有事实依据,即来源于全国各地媒体的相关报道和论坛上的网友投诉,并非“捏造、散布虚伪事实”。而且在用语上,也无恶意诋毁、污蔑、诽谤等情节,因此亦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因此,腾讯的诉讼请求既无事实依据,亦无法律依据。请求法院依法驳回腾讯的全部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