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投放周期是否会影响广告后续效果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河马 时间:2011-03-05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 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第一阶段:旧习惯、旧理念对新习惯、新理念形成的干扰。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二阶段:理念与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第三阶段: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 地重复,即使简单的不断重复也是十分有效的。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把21天效应放到广告投放上来说,依旧成立。所谓投放广告,也是有周期性的,当然,是越久越能深入人心。记得有几句俗语和成语从各个角度证明了时间长短对印象深刻与否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日久生情。虽然放在这里证明21天效应有点雷人,可也是个侧面事实证明了时间长短对人类感情的深入了解沟通有多重要,时间越短效果越差,而这个词也正是因为人们之间相处时间久了产生了感情才被人们制造出来表达事物的。

  又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词可以用来证明21天效应中的转变期, 从刻意、不自然,慢慢向刻意、自然转变的过程,它也和时间有关,它是经过时间的变革,从白变赤的佐证。

  现在很多厂商在投放广告时间的选择上考虑的比较少,虽然也花费了不少广告费,却达不到理想效果,分析很多因素:投放时间,投放站点,投放量等等,可下次再投放广告,效果依旧不好。事实上,经过易特广告联盟长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大众在欣赏接触广告初期是有一个适应和接受的时间段的,并不是看到一个广告觉得心动就会去消费,特别是针对非游戏类新品而言,他会去比较,会去咨询。这时就验证了21天效应的理论,以1-7天为例,从旧品对新品的理念干扰,排斥,逐渐接受到7-21天的适应、接受、习惯,再到最后的购买。

  当然,并非每样产品都需要经过这么长的周期性才能让人习惯适应,关键就是把握好度,也就是时间段。

  通常,我们认为,3天的短期投放是比较难以预见后续效果的,以7天为一个周期,并重复叠加,时间越长越能深入人心。举个非典型性例子,虽然谣言止于智者,可是若有人天天在你耳边重复一句话、一个观点,那么黑的也会被慢慢变成白的,假的也会变成真的,这和智者无关,这只是证明了众口铄金的道理。舆论到底有多强大,只有亲身体会才知道。而正所谓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要想成功,积蓄和沉淀是必经的过程。因此,投放广告我们建议您尽量长久些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